革命老区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正在发生质的改变

20.10.2015  15:26

 

        我省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建设工程从1983年开始,先后在无定河、渭河流域实施了四期项目,工程投资规模和实施范围不断扩大。30年来,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61万km2,完成总投资17.23亿元。工程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林草植被面积大幅度增加,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基本农田建设成效显著,促进了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培育和发展了地方主导产业,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成功探索了水土流失防治模式,为全国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发挥了重要示范作用。

        我省(2013-2017)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建设工程涉及榆林、延安、渭南、咸阳、铜川、西安六个市的29个县(区),项目建设的总体目标是通过五年建设,治理小流域148条,新增水土流失治理面积3118km2,工程实施将进一步加大革命老区水土流失防治力度,改善老区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促进老区经济社会发展,为革命老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积极贡献。

        新一期项目实施近三年来,通过广大干部和群众的不断探索和创新,获得了一系列宝贵的经验:一是政府主导,部门联动,形成齐抓共管的长效机制。二是把治理水土流失与改善人居环境、农民增产增收相结合,促进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农村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三是以示范区建设为抓手,推动重点项目建设,项目区涌现出了很多典型示范流域和示范工程,成为我省新一期重点工程建设的崭新窗口和亮点。四是建立和完善制度,规范项目的建设管理、施工、验收、以及资金使用各个环节,不断提高项目的管理水平。省上先后制定了《陕西省水土保持重点工程管理办法》,《陕西省水土保持重点工程验收办法》和《陕西省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建设工程档案管理办法》等。五是实行奖优罚劣,有进有出的动态管理办法,对治理进度慢、效果差,管理机制不顺、资金管理混乱的项目县,调减下一年度的投资规模,甚至取消项目县资格。

        今年以来,国务院出台了一系列投资拉动政策,进一步加大水利等民生工程建设投入。水利部印发了《加快推进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工程建设实施方案》,省水土保持局积极落实水利部要求,对下阶段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一是进一步提高认识,切实加强组织领导。二是加快市级计划的分解下达,确保及时开工建设。三是进一步加快工程建设进度,2015年项目必须在年底前完成治理任务和中央投资80%以上,明年3月底前全面完成计划任务和投资。四是进一步加快项目前期工作进度。各县要依据已批复的水土保持相关实施规划、专项建设方案等,按照今年中央投资规模的1.5倍~2倍,做好明年各类水土保持项目前期工作。五是切实抓好整改落实工作,对去年以来长委、黄委检查督查发现和指出的问题,各地要逐项对照检查,提出明确整改落实措施和时间要求,确保整改落实到位。六是进一步强化计划执行情况的督查工作。省上将进一步加大项目检查督查工作,建立相应的工作机制,不定期开展监督检查。(陕西省水土保持局重点办)

 

 

 

 

 

(责任编辑:卓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