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文学家发现神秘X行星 或是地球物种大灭绝元凶

03.04.2016  12:44

资料图:天文学爱好者拍下的木星遭不明物体撞击画面。

  参考消息网4月2日报道 西媒称,天文学家迈克尔·布朗今年1月推测称,在太阳系边缘存在一颗遥远的行星,也就是人们常说的X行星或第九大行星。人类从1个多世纪以前就开始探寻这颗行星,它已成为科幻小说和流行文化中的一个传说。这项研究引起了极大的反响,甚至连美国航天局都难以保持冷静,但他们清楚,那只是初步的估计,而不是直接观测的结果。

  据西班牙《阿贝赛报》3月31日报道,可以肯定的是,这种假说非常吸引人。研究员丹尼尔·惠特迈尔就是这样认为的,而且这种假说也使他自己的设想变得更加可信。1985年,惠特迈尔作为天体物理学家在路易斯安那大学工作,他与同事约翰·马泰塞一起在英国《自然》周刊上发表了一份大胆的研究报告,将地球物种大规模灭绝与X行星的存在联系在了一起。

  现在,惠特迈尔在阿肯色大学讲授数学,但他依然在关注自己的研究。根据英国《皇家天文学会月刊》发表的文章,可能正是这颗X行星导致了地球上的周期性物种大规模灭绝。X行星可能每隔约2700万年就会引发彗星雨,而后者则会造成全球物种大灭绝。

  1985年,当惠特迈尔的第一份研究报告出现时,科学家为周期性彗星雨的出现提出了3种解释:X行星、太阳的"姊妹星"或太阳在其绕银河系转动的轨道上出现的垂直振荡。后两种解释此后因与古生物学记录不符而被排除。只有X行星这种解释继续作为可能的理论存在,而现在它再度引起了人们的注意。

  根据惠特迈尔和马泰塞的理论,在X行星绕太阳公转时,其倾斜的轨道会缓慢地发生转动,而X行星每隔2700万年就要穿越一次形成彗星的柯伊伯带,冲击太阳系内的彗星。被冲击出来的彗星不仅会与地球发生碰撞,也会在靠近太阳时分解,从而降低到达地球的太阳光照量。

  1985年的古生物学记录显示,周期性彗星雨可以追溯到2.5亿年前。而新研究发现的证据表明,这种现象甚至可以追溯到5亿年前。

  惠特迈尔和马泰塞在最初的研究报告中发布了他们对X行星体积和轨道的估计。他们认为,X行星的质量应是地球的1到5倍,距离太阳比地球远100倍。而最新的估计认为,X行星的质量是地球的10倍,距离太阳比地球要远1000倍。

  不过,惠特迈尔表示,真正让人感兴趣的是,一颗遥远的行星可能对地球上生命的演变产生过重要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