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古建遗存现状不容乐观 专家建议让游客动起来
最近,咱西安的网友发现,网上屏幕里,家门口的那些挂在嘴上的地标式建筑名称扑面而来,熟悉、漂亮的模样直戳双眼,看得网友们跳起来直喊:身边这么美的老房子,我以前怎么就没注意过?
在线调查 经典古建被误读
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地标性老建筑,它是城市形象的表达符号和名片,既是一个城市经济繁荣程度的晴雨表,更是居民对于一个城市的精神寄托。
在西安东新街,几位来自郊县的年轻干部向记者坦言,他们都认为人民大厦是省政府的部门办公楼,这次办公事多亏没跑进去认错地方。门卫告诉他们这是我国著名的大型庭院式宾馆之一,1953年建成,整体规划采取中国古典院落的中轴对称布局,与西方古典进行了完美的结合。
几位要在人民剧院看演出的观众,对此处建筑的时间也给出了多个答案,有说解放前的,还有说应该是前几年西安旧城改造的仿古产物。最后手机百度后才惊讶地称:这个和人民大厦同一时代的建筑作品,还被收入英国皇家出版的《世界建筑史》中,是当时西北五省区规模最大、设备最好的剧院。由书坛大腕段绍嘉题写的“人民剧院”四字,使得建筑的魅力,与书法魅力相得益彰。
由沈元恺设计建于1963年的西安报话大楼,和1958年建成的北京电报大楼系姊妹建筑,当时以总高62.5米成为西安城内最高的建筑。然而有路人猜测它应该和不远处的钟楼是同期完成的建筑,要不钟楼不报时为何得名?
网友吐槽 古代与现代的穿越
“我真是醉了。原来我们陕师大图书馆还是梁思成大师1950年的作品呀。”网友@百代浪漫留言说,自己看到图书馆的介绍后,顿觉每日相处的这座古香古色大书斋,让自己有了“艺术,在建筑之中流淌;美学,在林木之中飘扬”的感觉。
网友@那年三月为这些少为人知的老建筑表示担忧:那些砖木构建的古民居是否能在钢筋混凝土的扩张中坚持下来?
2007年8月,第一批西安市保护建筑和保护传统民居名录中,公布的西安市保护传统民居共80处。另据一份由市文物局民居保护办公室提供的《保护档案》上,可以看出列入保护的室内民居共有90处。它们多分布在柏树林、化觉巷、北院门等老街巷里。除极少量的明代民居建筑外,以清朝及民国时期建筑为主。近二十年来,大规模的城市建设使西安老城遭到破坏,整座城市有古城墙却无古城,有历史少氛围,不少遗址保护现状堪忧。现存的传统民居数仅为上世纪八十年代的百分之三十,集中分布在莲湖区和碑林区,有的是名人故居,有的则是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建筑。
七嘴八舌 遗存现状不容乐观
在网友@棒棒糖的回忆里,苏式建筑风格的西安和平电影院具备鲜明的时代特征,是上世纪50年代第一家放映宽银幕电影、60年代第一家放映立体宽银幕电影、80年代第一家放映立体声电影,90年代第一家放映SRD 数码 立体声电影的影院。网友@时代地理告诉记者,可惜这座文物级影院,为招揽生意大肆过度装修,结果是搞得不伦不类。
西安古城历史风貌是以完整的古城墙为背景,以城内几处著名古代标志性建筑物为核心,辅以无数具有鲜明西北地区建筑特色的百年以上的传统民居为衬托构成的。
省民俗学会的一些专家说,西安市的古民居,尽管有因保存完好,获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文化遗产保护奖”的化觉巷232号“安家小院”,有成为古城旅游的新景点,并成为许多古代影视剧拍摄场地的北院门144号高岳崧故居,以及较好地保持了原貌的柏树林高培支旧居等以外,但从整体看遗存现状尚不容乐观。
从2010年开始,西安市政府计划投入五千万元,对城墙内一批传统民居进行全方位保护。被挂牌保护的传统民居,其所有人负责修缮、保养;不得损毁、改建、添加或拆除;对传统民居进行维修必须报市规划、文物部门批准。
专家建议 让游客动起来古建才能活起来
广场、大厦是每个现代大城市都有的东西,而古文化才是西安的特点。要保护好西安市现存的古民居还需要社会各界的关注支持和共同努力。
西安文物局副局长黄伟曾经说道,传统院落、民居最能贴近普通百姓的生活,给人以亲切感、怀旧感……有些人也想在城墙内建一所属于自己的传统房屋。因此,我们还建议政府在旧城历史街区合适的地方规划成片院落,材料可以从民间收集,或者请收藏爱好者自己投资建设,开发为旅游接待用房。这或许也是保持、恢复古城风貌的途径之一。
西安旅游产品研究所线路部主任响石毫不隐晦的表示,相比其他旅游产品,对古建筑感兴趣的游客目前并不多。看文物是了解历史,看古建则是认知艺术。西安真正要让更多游客认知并喜欢这些古建,除了必要的推介宣传,更多的是让它们有贴近性。如何开发利用,除了理论设想,更要多听从游客建议和借鉴一线旅游工作者的实践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