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周边小镇游国庆“干掉”兵马俑 为什么呢?

12.10.2015  07:59

  西安周边的“小镇游”近年受到市民热捧,今年国庆黄金周人气十分火爆,“小镇游”表现出了惊人的吸客能力,袁家村、马嵬驿、周至水街的游客人数在百万人次左右,远远超过世界第八大奇迹的兵马俑,数据显示黄金周期间兵马俑共接待中外游客42.6万人次。为何世界级景区比不过乡土气息浓厚的“小镇游”?开车逛“小镇”,竟然发现村村火爆!而随着“小镇游”的热度爆发,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也暴露出来。

   西安周边“小镇游”火爆,黄金周游人多过兵马俑

  “10月2号逛了个袁家村,差点没把人给挤死。”家住河南灵宝的张振峰,趁着国庆假期带家人来陕西旅游,“高速堵、景点人多,本以为袁家村有吃有喝能轻松点,没想到比兵马俑还火爆。”张振峰描述,当天到了袁家村以后,先是转了三圈才找到车位,然后又是一路挤进了古巷美食街,“餐馆都是爆满没地儿坐,只能买了些酸奶、挂面和油泼辣子闪人。

  张振峰的描述并不夸张。数据显示,今年十一黄金周期间,袁家村景区每天的游客量都保持在10万人次以上,7天总共接待游客88.5万人次。马嵬驿国庆7天接待游客达到113.9万人次;国庆7天共有102.8万人次到周至水街游玩。相比“袁家村们”惊人的吸客能力,世界第八大奇迹的兵马俑也只能自愧不如。数据显示,今年国庆假期,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兵马俑)共接待中外游客42.6万人。

  另据陕西省商务厅监测,今年国庆期间,各市(区)汇集陕西美食的特色街区餐饮文化异军突起。西安永兴坊、周至水街、泾阳龙泉山庄、礼泉袁家村、兴平马嵬驿、延安文投1938特色美食商业街、杨凌崔西沟、商洛绿源生态农业园和铜川药王养生苑等餐饮收入同比日均增长达17%左右。

   游“小镇”多爱扎堆,假期、平日人气两重天

  “逛景点还是得平时去,不能扎堆。”西安市民刘先生表示,尽管这些主打民俗文化旅游的小镇在假期里很火爆,但他和家人、朋友都是挑工作日去的,人少。

  9月29日,正值非假期日,华商报记者专程来到位于兴平市的马嵬驿民俗文化体验园探访,发现游客稀少。临近中午饭点,大多餐馆内还有空位。“主要是靠节假日的生意。”一家售卖营养山药片的经营户告诉华商报记者,节假日的时候,每天的营业额都能达到数千元,“周一到周五就不行了,一两千都算多的,像昨天就只卖了500多块钱。

  据该景区招商处的工作人员介绍,这里的商户全部统一管理、自主经营。不交房租,但为了保证食材品质,所有的原材料由管理公司统一采买,并经过景区食品检测室的检验。这和袁家村的做法类似,“就是要从源头把控食品安全。”袁家村旅游管理公司总经理李晓燕表示,商户的米面油、蔬菜、调料等都是他们统一采买和管理。

  李晓燕介绍,景区平日里的游客量不多,一到节假日,接待量会成百倍增加。为了解决停车难的问题,今年黄金周他们还专门把停车场的承载量扩大到一万辆。“面对不断增加的客流,正在积极协调公共交通线路。

   小镇游游客都是冲着“

  华商报记者注意到,除了假期和平日里的客流量“冷热不均”,民俗小镇中有些雷同的以“”为主的旅游产品和套路也被部分游客吐槽。难怪有市民开玩笑说,不管开几个某某街、某某坊或某某村,绝对逃不过这老三样:酸奶、麻花和驴碾辣子。然后还一定有挂面、锅盔和蓼花糖助阵。

  在马嵬驿民俗文化体验园印制的宣传彩页上,华商报记者就看到了“关中民俗文化体验及兴平地域文化特色”的字样,特色食品以“石碾辣子”、“蓼花糖”、“老豆腐”、“小磨香油芝麻酱”等关中特色小吃为主。同样在喊出“关中印象体验地”的袁家村,官网上主推的土特产也不外乎“油辣子”、“麦面”、“小磨香油”和“卢记豆腐”。

  “大家似乎都是冲着品尝美食而来。”富平人张铭本来是打算在当地的何仙坊民俗村开家手工艺品店,但实地考察了近一个月却发现,游客对此好像并不“感冒”,生意火爆的除了小吃店就是饮食类的土特产店。

   为啥开一个火一个?城里人偏爱就地消费

  今年国庆,一篇《神奇袁家村PK疯狂马嵬驿》的文章描述了两地在长假期间的火爆。但民俗小镇的风光并不是与生俱来的。华商报记者了解到,在袁家村村委会决定开发民风民俗一条街之初,由于位置偏远,根本没有人愿意来做生意。于是,该村村委会所有成员分片包干,到周围的村镇去寻找地道小吃和厨师。而马嵬驿民俗文化体验园,前身不过是废弃了三十多年的李家坡村旧址。

  “城里人越来越偏爱就地消费,使民俗小镇开一个火一个。”陕西经典派商业地产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朱林说,民俗经济,或者说小镇经济,从无人问津到争相追捧,折射出市民消费观念的剧变,即:就地消费,体验式消费取代购回消费。

  他认为,陕西这些民俗旅游地的成功,可以归结为三方面原因:一是原汁原味,比如:袁家村是对原有的村户进行改造;马嵬驿合理利用自然的台塬地势和沟壑地形;周至沙河水街借用了原有的沙河河道;西安城内的永兴坊则是借鉴了唐长安城里坊的格局;

  二是这些旅游地交通方便,或者在西安1小时交通圈内,或者靠近高速出口,方便城里人自驾前往;

  三是旅游产品接地气,最大特点都是围绕“”来做文章,体验和参与度高。

  “得美食者得天下。”长安大学资源学院旅游管理系教授丁华说,陕西这些小镇,从当地特色小吃为切入点,使游客对当地的民俗风情有更好的了解,游客融入到了里面,由此获得了消费者的认可。

   小镇复制热在持续需警惕同质化

  在“袁家村们”等民俗村落、小镇的带动下,陕西乃至全国市场正在刮起一阵“小镇热”。

  华商报记者了解到,西安的白鹿原、兴平的宏兴码头……都在规划或建设以民俗文化为主题的旅游体验区。放眼全国,杭州甚至出台了《关于加快特色小镇规划建设的实施意见》,提出未来3年要建100个特色小镇。

  复旦大学房地产研究中心地产运营研究所商业地产专委会副秘书长夏强认为,“今天有些特色小镇虽然是无中生有建造出来的,但50年、100年以后,就是经典,就是文物,就是遗产!

  这种小镇热潮与当下人们经历了多年快速发展冲击后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回归思潮相吻合,这些不完全仿古小镇的开发和建造,势必会伴生一系列争论,但也正是这争论使小镇开发更加具有现实意义。

  从目前运营的各民俗旅游地来看,目前都是持续火爆。但有专家提醒,繁华背后,还要看到“小镇们”对文化挖掘深度不够、存在同质化竞争的现实问题。一旦同质化的小镇过多,将会为未来的经营留下隐患。复制一个小镇容易,但是真正要做到创新则很难。

  陕西城市经济文化研究会会长张宝通建议,未来开发民俗旅游地,应当从更完备的产业链进行设计。除了餐饮,还可以把而民间经济所依赖的农业、手工业等和旅游发展结合起来,提供给游客多元化的体验和产品,营造小镇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丁华认为,小镇经济的未来发展应从旅游产品角度推陈出新,除了美食和小吃外,还应不断更新民俗类的消费项目,确定1-2个文化主题,寻找有亮点的休闲娱乐项目。而古镇、村落要除了要发挥本地特色,还要对基础环境设施进行改造,扩充停车场以备消费者“扎堆”,同时考虑产业深化,不断提升,带动周边村落的发展,实现从观光旅游到休闲度假的深入式体验模式。

  华商报记者 李程 曲丽莉 文图

编辑:白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