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生态日丨天蓝水碧青山秀是我们共同的期盼
生态西安,你我共建
2022年2月15日
是第四个“西安生态日”
2019年2月1日
西安市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
决定自2019年起将每年的2月15日
设立为“西安生态日”
旨在动员全社会
共同关心、支持参与生态环境保护工作
鄠邑区太平峪首次发现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金丝猴
羚牛群现身朱雀国家森林公园
沙秋鸭现身浐灞
这些小动物们来西安安家的背后
标志着西安的生态环境越来越好
这幅在古都西安大地上绘就的
绿水青山壮美画卷
正是一份
山更绿、天更蓝、水更清
的生态西安绿色答卷
01
国家公园
绿水青山
2021年12月,国家公园管理局正式批复了陕西省人民政府《秦岭国家公园创建方案》。这是一个饱含数年艰苦奋斗历程、具有决定性意义的阶段性成果。
为护好绿水青山,西安市成立了西安市委秦岭生态环境保护管理委员会,统筹推动秦岭生态环境保护及环境问题整治工作,系统谋划,综合施策,努力提升秦岭生态环境保护水平。
西安市委还印发了一系列制度性文件,并强化地域网格化管理。用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保护好秦岭,筑牢国家重要生态安全屏障,当好秦岭生态卫士,让秦岭美景永驻、青山常在、绿水长流。
02
多措并举
创造佳绩
西安市持续推进“产业结构、能源结构、运输结构、用地结构”优化调整,深化“减煤、控车、抑尘、治源、禁燃、增绿”六项措施,坚持铁腕治气、科学治气、协同治气,环境空气质量明显改善。
截至2021年11月底,西安今年已收获243个蓝天,同比增加3天,西安还创造了多项空气质量新纪录:连续最长优级天数13天、月度优级天数15天、年度优级天数已达62天、首次在10月实现优良天数全勤,空气质量改善幅度均列陕西省关中五市第一。
增长的优良天数、降低的PM2.5浓度,和西安市民的直观感受是一致的。晒“西安蓝”的海量美图频频霸屏朋友圈榜首,那一朵朵漫画云、油画云,盛开在市民的镜头下,更是绽放在市民的心中。
03
绿色西安
生态西安
近年来,西安一直将城市增绿作为一项重要任务,大力实施绿道建设和公园建设,通过绿道将点、线、环、面等城市生态版块串联成一个完整的生态景观体系。
随着水环境不断提升,昆明池、渼陂湖等水生态修复形成水面5000余亩。一幅幅“水清岸绿、鱼翔浅底”的生态画卷正徐徐展开。通过一系列措施实施增绿,市民群众在家门口即可享受绿色福利,步行15分钟内就可到达城市绿地休闲游乐……千年古都正由“园在城中”向“城在园中”快步迈进。
城市因水更灵动。现在的西安,抬头望见湛蓝的天空,低头可见清澈的湖水,向南看到郁郁葱葱的秦岭,尤其是在万物复苏的初春季节,依水而立,有一种美轮美奂的感觉。
04
开启新篇章
加快碳达峰
近日,《陕西省自然资源保护和利用“十四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正式印发。
《规划》提出,“十四五”期间,陕西将牢牢守住耕地保护红线,确保耕地保有量和永久基本农田面积不低于国家下达任务。全省森林覆盖率将达到46.5%,水土保持率不低于70.51%。新增生态修复面积1267平方公里,历史遗留矿山地质环境治理率有望达到75%。在全面加强秦岭生态保护方面,确保秦岭区域森林覆盖率不低于70%,野生动物重要栖息地面积保护率超过65%,新增水土流失治理面积450万亩,建立“空天地一体化”、线上线下相融合的秦岭卫星监测体系。
2022年,我省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将以生态环境质量改善为核心,以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为主线,统筹推进秦岭和黄河、汉丹江“三大区域”生态环境治理,突出抓好环境监测、执法、信息化“三大体系”建设,持续开展“抓点示范”,协同推进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
西安市将强化“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的刚性约束和政策引领作用,建立以“三线一单”为核心的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体系,严守生态保护红线。调“优”产业结构、调“清”能源结构、调“绿”交通运输结构,为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腾出空间,协调推进绿色高质量发展。实施以二氧化碳排放强度控制为主、排放总量控制为辅的制度,积极推动工业、能源、交通、建筑领域二氧化碳控排,加快碳达峰行动进程。
环境就是民生
蓝天就是幸福
逐渐改善的生态环境
渐渐磨去了“生、冷、倔、硬”的棱角
西安的面孔越来越柔和了
好的生态环境
是美好生活的基础
是所有西安人民的共同期盼
编辑:高蒙
版权声明:本网注明来源为“西安网”的文字、视频、图片内容,版权均属本站所有,如若转载,请注明本文出处:http://www.xiancity.cn 同时本网转载内容仅为传播资讯,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