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西”引力安在?
载于新华社《半月谈》2018年第8期
半月谈记者陈晨
提出5年内“百万大学生留西安就业创业”,启动建设22万套人才安居房;出台“人才新政23条”,围绕“放权、松绑、激励、服务”做好文章……去年以来,瞄准人才第一资源,国家中心城市西安“组合拳”频出,掀起了一股强劲的人才“引力波”。“孔雀西北飞”“孔雀西北留”的新传奇,正在千年古都不断上演。
一年引入一座“中等城市”
今年3月29日上午,在西安一家科技企业工作的昆明人康志杰带着身份证、毕业证和在老家的户口本,来到西安市公安局高新分局高新路派出所,仅用5分钟,就拿到了户籍“准许迁入证明”。“我看到了这座城市留住人才的诚意,有心在此长期发展。”
去年3月,西安推出“史上最宽松”的户籍政策,对各层次人才敞开大门。今年3月23日,西安进一步推出“全国在校大学生凭身份证和学生证即可在线落户西安”的政策。
专家表示,在诸多二线城市“抢人大战”中,西安的户籍政策已领先“一个身位”。
西安市公安局统计数据显示,今年第一季度,西安自市外迁入户籍24.49万人,其中博士392人,硕士研究生6689人,本专科生12.5万人,另有9851人以人才引进方式落户。“今年一季度全市人口机械增长已经是去年全年的1.2倍。”西安市公安局治安管理局户政处副处长梅庆铭说。
“如果算上2017年落户的25.74万人,短短一年间,西安几乎引进了一座中等城市体量的人口。”西安市委组织部一名干部说,落户人口总体学历、素质相对较高。
在敞开大门提供落户便利的同时,西安放低姿态,主动向一线城市的知名高校伸出人才“橄榄枝”。
今年3月下旬,西安组织了40余家重点单位赴京招聘,在北大、清华、人大连开3场推介会。年内,西安还计划在20座城市召开70场引才推介活动。
“过去听师兄师姐说,东部地区的人才引进力度很大,今年我感受到了西安的吸引力。”从开始洽谈到拿到有事业编制的工作岗位,在西安市政府赴京推介会上,中国人民大学应届硕士生龚丽鑫仅用不到一小时就将自己的未来与西安锁定在一起。
西安市人才服务中心副主任廉宏彬说,西安聘请了36名各行业领军人才及高校就业办负责人担任“招才大使”和“校园引才特使”,并在硅谷、悉尼、柏林新建3个人才联络站,广招“伯乐”助力引智招才。
化解安居乐业“痛点”
西安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赵敏介绍,2017年,西安推出了“人才新政23条”,计划5年内投入38亿元,引才育才100万名。
人才引得来只是第一步。针对住房保障、创业服务、职称评定等现实“痛点”,西安“组合拳”频出,力争让落户人才“工作得顺心、生活得舒心”。
“我抱着试一试的态度提交了学位证书、公司证明等手续,不到一星期就领到了钥匙。”入住西安高新区高层次人才公寓的樊立龙说,“2居室60平方米的公寓内家具家电齐全,1400元的月租金仅为市场价格的一半,减轻了租房负担。”
西安高新区人才中心市场部部长王经纬说,公寓由财政补贴一半房租,并提供保姆式服务。现在的入住者中,99%为硕士以上学历的高层次人才。据介绍,到2021年,西安将筹建人才安居房22万套,目前市本级首批高端人才公寓已完成选址,即将开工。
引来“女婿”,还要留住“儿子”。作为高教重地,西安提出5年内“百万大学生留西安就业创业”目标,力争形成与城市定位相适应的人才格局。
以行政效能革命优化人才创新创业的“软环境”,是西安使出的“关键一招”。国家“千人计划”专家、西安交通大学教授王盛2017年参与创办了一家公司,西安高新区管委会委托的一家中介机构上门提供了公司注册、人才招聘等全套免费服务。
健全人才分类评价机制,下放市级职称和高技能人才评审权……在西安市的人才新政中,一系列打破常规的奖励激励机制,颇为“亮眼”。
“民营企业员工评职称很难,内部的‘地方粮票’社会也不认可。现在,西安把副高以下职称评审权下放给部分企业,还是‘通用粮票’,员工的归属感大大增强。”陕西慧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肖磊说。
种好梧桐树,引得凤凰来。西安市长上官吉庆说,2018年,西安将持续开展“百万大学生留西安就业创业”和“梦回长安——百万校友回归”活动,“让世界各地的创新创业资源向西安加速奔流,让富集涌动的创新创业活力在西安加速释放,着力打造‘一带一路’创新创业之都”。
“孔雀西北留”亟待城市公共服务能力提升
一组数据显示出西安人才“西”引力的爆发:自人才新政实施以来,西安新引进国内外顶尖人才13名、国家级领军人才47名、地方级领军人才71名,具有相应学历和技术职称的各类创新型、紧缺型、实用型人才1.13万人。
采访中,半月谈记者注意到,人才大量到来、户籍人口短时间内快速增长,也引发了社会各界对西安产业承载力、城市公共服务能力的担忧。
“西安高新技术产业配套、创新创业环境等和一线城市仍有一定差距。高层次人才大量到来是好事,但如果缺乏一批‘大、好、高’项目和优质就业岗位的承载,未来仍可能面临流失的风险。”西安引进的一位国家“千人计划”专家坦言。
在西安主城区的一些区域,学位紧张、教育资源分布不均的情况较为突出。陕西省社科院研究员、陕西省城市经济文化研究会会长张宝通认为,如果相关配套跟不上,导致房价非理性上涨、民生资源紧张,引发“大城市病”,就有可能对人才安居乐业造成不利影响。
一座城市的发展,要引才更需“兴业”。在一些基层干部和专家看来,孔雀大量“西北飞”,或将成为倒逼西安深化各领域综合改革、加快转型升级和提升公共服务能力的契机,以保证人才留得住、用得好和过得好。
“西安需要科学评估引进人才数量和需求,坚持招商与引才并举,持续培育一批体量大的产业项目来承载新增人口的就业;畅通科技成果转化渠道,让高层次人才实现其价值。同时,持续转变政府职能,做好对人才的各项服务。”王盛说。
西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翟绍果表示,当前西安的公共服务和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较为有限,亟待对就医、就学、社保、交通、养老等通盘考量,做好与人才政策、户籍新政的同步“优化升级”。
陕西省委常委、西安市委书记王永康表示,西安要做好“人”的文章,坚定不移推进创新创业,加快蓄积发展动能。将继续实施好户籍、人才、创新创业新政,以更加积极的政策吸引人才。
编辑:黄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