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近代化学研究所——搭建创新平台 尊崇人才激励机制 - 我省推广“一院一所模式” 工作系列报道(3)

19.07.2016  18:07

          西安近代化学研究所坚持发展军民融合技术,利用技术成果先后组建7个产业化公司,每年经济收入25~30亿元,吸纳1500人就业。近年来,在军民融合技术方面取得了3项国际领先和2项国际先进的新成果:
          (一)创新研发出国际领先的宽温彩色液晶显示技术,解决了“低温响应速度慢”的世界难题。经美国权威液晶器件测评中心与德、日产品测评比对,液晶材料各项指标表现优异。今年2月份,世界顶级光学与显示学术机构美国光学会(OSA)发布“能确保显示器在极寒温度下不会被冻僵的新型液晶材料问世”的重大科技新闻。该技术成果目前正在西安经开区建设30吨/年生产线。
        (二)创新研发出国际领先的中低压合成乙撑胺工程化技术,该技术成果目前正在建设3万吨/年生产线,将解决我国医药农药原材料长期进口受制约的问题,提升我国有机胺合成技术水平。
          (三)创新研发出国际领先的第四代新型环保制冷剂HFO-1234yf合成技术,温室效应值仅为第三代制冷剂HFC-134a的3‰,该技术成果目前正在建设5000吨/年试制线和2.5万吨/年生产线,将为我国履行《巴黎协定》、落实温室气体减排承诺提供技术支撑。
          (四) 创新研发出国际先进的高效绿色除草剂金都尔合成工艺,该技术目前正在进行万吨级生产工艺攻关,并准备在西安经开区建设5000吨/年生产线。
          (五)创新研发出石油增产超深穿透聚能射孔弹技术,填补了国内空白,经美国石油学会(API)鉴证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该技术成果目前正在建设80万发/年的自动化生产线。
上述创新成果的取得主要得益于: 
        一、持续加大科技创新投入。一是超前规划研发方向,争取国家基础科研计划立项。二是每年都自筹投入科研资金1亿元开展军民品科研及型号预先研究,设立所长创新基金2000万元开展前沿新技术研究。三是及时投入条件建设资金发力助推,加快科研进程。
        二、为高端人才提供创新平台。建有氟氮资源高效利用等4个国家级实验室、18个研究试制部门和专业实验室,为高端人才提供了优秀的创新平台。鼓励高端人才以技术需求为牵引,争取新项目并自行组建团队,所内通过单元成本核算实施分类分级差异化考核评价,建立了科技人员从科技骨干—专业负责人—所级科技带头人—集团级科技带头人—首席专家—两院院士的职业晋升发展通道。
        三、建立科研全链条创新激励机制。实施“科研全链条创新激励机制”,针对科研立项、项目研制、专利论文等成果产出以及技术推广转化等多个阶段,使科技人员股份进入成果转化过程,充分享受股权激励分红,鼓励科技人员高质量完成科研任务,激发了广大科技人员的创新热情,专利数量多年来位居全国科研院所前列。
        为实现“科技引领、所企深度融合发展”,开展商业模式创新,研究所与集团内企业成立模拟法人公司,把新技术、新产品及市场份额与企业存量生产资源无缝对接,实施“一企一策”、“一品一策”。依靠市场经济规律开展对外合资合作,“不求所有,但求所用”,广泛采用混合所有制模式,通过与民企、央企、外资企业的多元化合作,重点将科技人员股份量化进入产业化公司,确保创新成果实现量化分红激励。
陕西科研团队国际首创技术变“呆矿”为“金矿”
  铝土矿是生产氧化铝和铝的最主要原材料,被列为我国战略性紧缺矿产资源。解决低品质高硫铝土矿中硫的脱出问题并实现高硫铝土矿的经济高效利用是长期以来困扰我国氧化铝工业高质量发展的难题。11月1日,记者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获悉:该校陈延信教授团队经过10余年的探索实践,攻克了氧化铝工业这一难题,在低品质铝土矿焙烧提质理论与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项目成果应用一年新增产值22.陕西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