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西安龙头作用进一步彰显 主要经济指标占全省比重全线提升
刚刚过去的2017年,全市经济向产业高端、技术高新、运行高效的高质量发展稳步迈进,在全省的“龙头”作用进一步彰显。昨日市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2017年,西安主要经济指标占全省的比重全线提升,为今年实现高质高速发展筑基蓄能。
2017年,大西安建设拓展了城市发展的格局、提升了能级,招商引资、“三大政策”为西安引资引智、聚力聚智,“三场品牌活动”提高了西安知名度和影响力,“三大革命”、环境整治明显改善了西安的营商环境、增强了“西引力”,聚焦高端、高新和高效进一步推进了经济发展高质量。西安在全省的“龙头”作用更加凸显,八大方面贡献突出,主要经济指标占全省的比重全线提升。
从总量看——全年实现生产总值7469.85亿元,占全省的比重达到34.1%,较上年提高1.5个百分点。
从结构看——第三产业在金融、科技、康养等现代服务业带动下,实现增加值4592.65亿元,增长9.2%,高于全省0.5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占全市GDP的61.5%,较上年提高0.3个百分点;占全省三产的49.6%,较上年提高2.2个百分点。
从创新看——研发投入较大是西安增强对全省贡献的又一“利器”。2017年研发经费支出资本化带来GDP增量约200.91亿元,占全省的比重在75%以上。研发和西咸(2017年西咸新区293亿元计入全市GDP)两个因素使西安GDP增量大于往年,带动增量占全省比重达到44.4%,为全省经济规模突破2万亿贡献了“一臂之力”。
从投资看——合力抓招商、抓落地、抓开工,全市投资摆脱低迷,强力反弹。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7556.47亿元,同比增长12.9%,较上年提高10.9个百分点,高于全省0.8个百分点;总量占全省比重为31.7%,较上年提高6.8个百分点。
从消费看——全力提振消费信心,刺激消费增长,助力消费市场回暖。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329.51亿元,增长10.5%,较上年提高0.9个百分点;总量占全省52.6%,较上年提高1.5个百分点。
从进出口看——着力加大对外开放步伐,产业对外贸易优势明显。实现进出口总值2545.41亿元,增长39.1%,较上年提高35.3个百分点;总量占全省比重高达93.8%,较上年提高1.2个百分点,其中,出口总值占比提高2.9个百分点。
从外资看——强力推动“招大引强”,引进外资规模稳步扩大。全年签约的847个各类项目中,涉及世界500强企业44家。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53亿美元,增长17.8%,较上年提高3.8个百分点;总量占全省比重达90.1%,较上年提高0.2个百分点。
从收入看——紧紧围绕以人民为中心发展理念,发展成果充分共享。2017年,西安城乡居民收入增速攀升,增量高于全省。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8536元,较上年增加2906元,比全省多增536元;同比增长8.2%,较上年提高0.8个百分点。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522元,较上年增加1331元,比全省多增462元;同比增长8.8%,较上年提高0.8个百分点。
去年我市经济发展呈三大亮点
2017年西安的经济成绩单近日备受各界关注。而在这些数据背后,西安经济的运行质量到底如何?这些数据中又蕴含着什么样的发展潜能?昨日,西安市统计局局长张民伟表示,2017年的西安不仅一些经济指数取得了令人欣喜的数据,更令人振奋的是,西安经济不断向产业高端、技术高新、运行高效的高质量发展稳步迈进。
亮点1
“新服务”企业营业收入增长26.8%
高端制造业成为“主力军”。2017年,西安规模以上工业中,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占比达到57.5%,同比增长14.8%,高于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9.0个百分点。先进制造业总产值占规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超过50%,增速高达20.5%,高于全市规上工业总产值增速15.1个百分点。
高端产品生产成为“新亮点”。我市高端产品“量增速快”,单晶硅产量增长93.3%,汽车用发动机产量增长72.1%,新能源汽车产量增长67.7%,锂离子电池产量增长43.2%,智能手机产量增长30.3%。
高端服务业成为“加速器”。科技服务业、生产性服务业及健康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速均保持在20%以上,规上服务业中“新服务”企业营业收入增长达26.8%,拉动规模以上服务业增长5.8个百分点。
亮点2
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839家
高新技术产业较快发展。全市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839家。规模以上工业高技术产业总产值增长14.9%,高出9.5个百分点,拉动3.4个百分点,其中,航空航天器及设备制造业、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发展较快,分别增长22.1%、20.9%、15.4%。
创新创业蓬勃发展。众创空间达到422家、面积1389万平方米,累计入孵企业11529家,吸引创业就业人数22.96万人。加大科技投入,财政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中科学技术支出同比增长64.8%。
技术成果加速转化。技术合同交易额达到809亿元,位居副省级城市第一,获批“国家知识产权运营试点城市”和“国家知识产权强市创建市”。
亮点3
政府和居民“钱袋子”实现同步增长
结构优化成为“主旋律”。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为61.5%,同比提高0.3个百分点,服务业支撑作用日益增强;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53%,同比提高0.2个百分点;城镇化率保持在73.42%。
绿色发展成为“主基调”。2017年,全年高耗能产业投资下降17.0%;工业六大高耗能行业增加值整体呈下降趋势,其中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降幅高达70.3%;规模以上工业六大高耗能行业综合能源消费量同比下降2.7%。万元GDP能耗同比下降4.6%。从投资、生产全过程改变了发展方式。
质效提升成为“主目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稳步推进。商品混凝土、钢材、水泥产量分别下降29.7%、4.9%和0.3%;年底住宅待售面积下降20.1%。政府和居民“钱袋子”实现同步增长。财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9.8%,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8.2%和8.8%,均高于GDP增速。
今年西安经济有望继续保持高质量发展
“2017年,我市经济运行还表现出韧性增强、基本面稳定、动能聚集的突出特点,为2018年经济保持较快发展奠定良好基础。”昨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市统计局局长张民伟表示,今年西安经济仍有望保持高质量发展。
张民伟分析认为,多年以来,西安经济发展得益于较为发达的服务业、装备制造业对工业支撑作用的强化,以及近年来,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等新经济加快发展,有效拉动了需求,灵活了就业,稳定了物价,增强了经济增长的韧性,保持了基本面的稳定,加之去年一年加速聚集的发展新动能,这些都为2018年经济保持高质量较快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从而进一步增强了信心。
基础一:平稳运行的韧性增强。2017年,西安在深化改革、加快创新、优化结构、提升质效的同时,经济增长在较高水平上小幅波动,各季度GDP累计增速波动幅度在0.2个百分点以内。保持了经济增长、就业形势、物价上涨的稳定,表现出较强的稳增长韧性。
基础二:经济增长的基本面稳定。经济增长7.7%,高于全国0.8个百分点。就业市场形势良好,城镇新增就业15.46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78.89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3.3%。物价涨幅温和,全年CPI上涨2.0%,较上年提高1.1个百分点。
基础三:支撑发展的动能聚集。“人”的能量在聚合。3~11月,西安共迁入18.6万人,其中新政学历落户人数98724人。“资”的能级在提升。民间投资经历2年负增长的低谷后逐步回升,前三季度负转正后增长加快,全年增长11.1%。“项目”的数量在增多。全市施工项目个数5434个,同比增加1909个,其中,新开工项目3884个,增加1479个。“主体”的增长在喷涌。全市累计在册市场主体于11月末超百万,成为全国第七个市场主体总量超百万的副省级城市。
编辑:韩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