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城市信息融合下的“智慧咸阳”
13.03.2016 12:02
本文来源: 人民政府
“看病不排队、领款不出村、办事不跑腿……”这种曾经的梦想,如今在咸阳已变为现实!在这座城市的任何角落,都有无线WiFi覆盖,只用轻点手机或鼠标,与人们工作、生活、衣食住行相关的信息服务、智慧应用都会跃然于眼前。人们无时不在享受着城市信息融合带来的方便快捷。
何谓城市信息融合呢?“就是把涉及城市生活方方面面的有效信息集中起来,融合在一个平台,用数据说话、用数据治理、用数据方便民生。”咸阳方面的信息专家向记者解释道。早在2013年咸阳就成为首批国家智慧城市的试点市,也是在全国智慧城市考核和信息惠民评审中唯一进入前十名的西部城市。他们在实践中打造了“以群众需求为导向、以资源共享为抓手、以数据融合为支撑,低成本、高效率、重应用”的城市信息融合,被誉为中西部地区信息融合发展的“咸阳模式”。
让我们行走在这座既拥有深厚文化底蕴又富含现代科技的城市里,迎着扑面而来的信息化春潮,跟随记者来感受信息融合带给这座城市的变化与发展……
大数据服务小生活
春节刚过,在咸阳市中心医院,记者见到了前来就诊的李大爷,他手中既没钱包也没病历,拿着一张卡片就完成了挂号、检查、缴费取药的全过程。原来,由于咸阳智慧医疗的信息共享,他之前看病的所有病历,检查结果和各项惠民补贴都在这张卡片里,医生通过读取李大爷的就医信息,开了药方,并用卡里的钱缴了药费。
李大爷拿着的卡片就是咸阳惠民卡,又叫“一卡通”,承载着智慧医疗、财政34项79.3亿元的惠民补贴资金集中兑付等功能,在咸阳建立的信息交换平台和资金清算平台上,市民只需要通过一张卡就能领取惠民资金、在网上挂号就医、建立电子健康档案、进行远程医疗、支付公交车费。目前,咸阳惠民卡已发放320万张。
“阿姨,您昨天拨打12345预约了打扫卫生的服务,我们今天来给您收拾屋子。”2月26日下午,两名家政服务人员来到咸阳沈家小区71岁的王阿姨家,帮她打扫房间。
“平时子女忙,不在家,就我一人,多亏她们经常来照顾我。”王阿姨因为腿脚不便,打扫屋子很困难。去年5月份开始,她得知政府开通了专门为困难人群提供帮助的12345便民服务热线后,就抱着试试看的态度预约了打扫屋子的服务,没想到次日就有人上门来服务,而且还是免费的。“虽然是免费服务,但是她们干得都很认真,不光打扫屋子,还给我按摩、洗脚、剪发、修指甲。”王阿姨夸赞家政服务人员就跟自己的子女一样贴心。
在咸阳12345便民服务呼叫中心,记者见到专线员们正在接听群众的咨询、投诉和建议。“有事找政府,请拨12345。”一个简单易记的号码,30部专线电话,24小时接听系统,为群众提供政府信息、政策法规、办事指南等服务;解决群众的合理诉求,受理非紧急救助事项,听取群众对各级政府部门工作作风、服务水平、服务效能的监督评议。
该市在全省率先建成的“12345”呼叫中心,实施便民服务“一号通”,实行“一号对外、集中受理、各方联动、限时办理”的工作机制,截至目前累计受理各类诉求9.2万件、办结率95.12%、群众满意度达90.5%。便民服务“一号通”,成为了信息时代无法上网的“弱势群体”触网的直通车。
大数据把权力晒在阳光下
“以前办事‘跑断腿’,现在只用‘动动手’,轻点鼠标就能享受‘一站式服务’,以前要好几天才能办成的事,现在几分钟就办好了,省时又省力,真是方便多了。”……正在咸阳西兰路街道办事处便民服务中心办业务的杨鹏高兴地告诉记者。
“群众办事难、审批监管乱”曾是咸阳政府管理的一个顽疾。为此,该市建设了网上政府“一站通”工程,把面向群众和企业服务的事项全部推送到互联网上和移动终端上办理,各部门能在网上提交办结的事项一律通过网上办理。在175个乡镇和98个城市社区建设起便民服务工作站,方便群众就地提交诉求,真正实现了对审批过程“看得见、管得住”,做到了审批过程的公开、公正、高效,变过去办事人跑为“网跑”。
目前,咸阳市已经整合13个县区、175个镇办、31个部门和企事业单位127项业务数据,实现了跨部门、跨层级的数据共享、业务协同,初步具备了大数据监测、预警和风险分析能力,推动了行政权力阳光化。
2月18日下午,咸阳某药企在银行的流水信息引起该市地税部门的关注,随即,主管税务机关对该药企进行了约谈。“这是我们从第三方获得的数据,与该企业所报的涉税数据有出入,已经达到涉税风险。”咸阳地税局一位干部说。
过去,追着屁股要税似乎是再平常不过的事情,而且跑、冒、滴、漏的潜在风险时有发生。而如今,因为数据管税一切都变了。一个企业关联着国土、住建、银行等多个部门,而这些第三方信息又关联其涉税,抓取与之相关的动态信息进行分析和比对,就能发现这个企业是否规范纳税。咸阳通过大数据的信息比对分析处理,数据管税应用去年直接淘到漏征税金4.9亿元,占到地税收入总额的15.19%,全市财税收入逆势增长13.7%。
不仅如此,信息融合还推动着合理用药、大处方筛查和新农合控费等监管应用,有效减少了过度医疗、大处方和新农合套保现象。截至目前,全市减少大处方约30%,节约资金1.8亿元;减少过度医疗20%,节约资金1.5亿元;降低新农合套保约30%,节约资金0.6亿元。
随着城市信息融合进程的加快,咸阳市将全面实现“网上办事、随时提交,网络问政、电子监察,一卡在手、全市通用,网上挂号、实时报销,公众场合、免费上网,基层管理等功能一网打尽”,把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延伸到群众家门口、案头电脑、掌中手机。
大数据做出产业升级大文章
记者站在咸阳电子商务示范园区的电子大屏幕跟前,看着大数据运行,大物流运转,目不暇接。短短3年时间,这里已聚集了总投资42.5亿元的6大电商物流龙头企业,仓储规模达76.02万平方米。而全市电子商务企业迅猛发展到1460户,全年电子商务交易额突破100亿元,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渗透率更达到16%。
如今在咸阳市的大街小巷,电子商务这个时髦词已成为人人耳熟能详的潮流语。这是因为,电子商务在这里不仅代表着一种时尚,而且更是一种威力巨大的信息融合商机。“别看我们店面小,但是帮我们卖产品的人却有很多,而且产品远销全国各地!”陕西武功后稷商贸有限公司总经理杨党怀非常自豪地说。
不仅如此,淘宝大学陕西基地落户咸阳,成为咸阳乃至陕西电子商务发展的人才摇篮;武功全县电子商务从业千余人,日交易额80余万元,被陕西省商务厅列为陕西省电子商务示范县;咸阳商贸物流园项目,将电商与物流无缝衔接;空港新城大力发展临空电子商务和智慧物流,推动经济升级发展和规模迅速扩大,被确定为“省级电子商务示范园区”;空港国际货站已于2013年正式投入运营;圆通速递西北转运中心总投资3亿元,已经投入使用;总投资7500万元的国际快件监控中心将提供快件管理及信息服务等综合功能;投资280亿元、对壮大我省电子信息产业产生重大影响的CEC咸阳8.6代液晶面板项目开工建设……正因为城市信息融合的加速,数百家新增电子企业给予了咸阳抵御经济下行强有力的引擎。和5年前相比,咸阳经济总量翻番,人均经济总量翻一番还多,经济发展跃上全省第一方阵。
大数据时代已然来临,咸阳正循着信息时代日新月异的步伐,以信息惠民生,用智慧伴古城,率先站在城市信息融合的风口上!(本报记者张丹)
责任编辑:易寒 审核:飞翔
本文来源: 人民政府
13.03.2016 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