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建军:让才华不再被辜负,让兴趣自由地生长

30.10.2018  15:16

  「用 声 音 分 享 人 类 智 慧」

  ◆ ◆ ◆

  来源:喜马拉雅FM联合创始人兼联席CEO余建军在思想跨年盛典上的演讲

  大家好,我是余建军。

  很多人问我,为什么App叫喜马拉雅?我想,也只有这个这么美的名字,才可以承载我们分享人类智慧的梦想。

  人类历史长河中,知识从未缺席,为什么在这一两年,知识进一步走进大众视野呢?

  文字只有五六千年的历史,而声音已经有八万年的历史了。文字的出现,将人类文明往前推动了一大截,而声音的作用,大家感觉好像没那么明显,这是因为文字被留存以后,可以实现跨越时空的传播,而声音随着作者离开这个世界就随风而逝了。

  但在今天,技术进步,让所有的声音都可以被完整地记录、分享和传播,而且,声音还有许多文字所没有的优点:

  首先,相比文字,声音可以更好地传递情感。就像马丁·路德·金的经典演讲,所传递出来的精神力量到现在还深深地影响着人们。回溯中国文化,很可惜我们今天没有办法倾听到孔子那带有浓浓山东口音的声音。

  其次,相比文字,声音是唯一的伴随性媒体。通过声音,我们可以有效利用每天不得不浪费掉的碎片时间,比如开车、挤公交、跑步、健身、做家务、甚至上厕所等等。在喜马拉雅上,平均每个用户每天收听时长超过两个多小时,一年下来,每人每年相当于可以多活30多天。

  再次,相比文字,声音是用户使用成本更低的媒体。我们古代的章回小说如三国水浒上,都说“预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大家注意,这边是且听,不是且看。也就说,所有没有文化背景的人,可能看不懂文字,但是他一定能听懂。

  最后,在移动时代,声音是最好的传播知识的媒体。去年上半年,我无意中发现了一些很有意思的数据:吴晓波老师的《吴晓波频道》在喜马拉雅平台音频播放量是在其他平台视频播放量的4倍。吴晓波老师不帅吗?当然不是。不仅如此,秦朔老师的秦朔朋友圈、马未都老师的观复嘟嘟等等,都是音频播放量比视频高很多倍。也就是知识脱口秀节目,音频播放量都远大于视频。

  

  《吴晓波频道》在喜马拉雅上的播放量已达2.5亿

  为什么会这样呢?一开始我们也不理解,后来我们终于想清楚了。

  作为一个普通的用户,当我们有大块时间坐下来看视频的时候,我们的注意力很容易被吸引到像三生三世这种电视剧,或者跑男这种综艺节目上去了,因为人性天然是趋乐避苦的。

  反而在每天不得不浪费掉的时间中,如能用“”来学习,就会非常有价值。所以很多朋友追剧追到最后会感到很后悔,而听完一个知识节目会觉得很充实很有成就感。

  发现了这个特点以后,当时我脑子里冒出来一个想法:“视频是天然的娱乐媒体,音频是天然的知识媒体。”那时,我就好像阿基米德在泡澡时候发现浮力定律一样,非常兴奋。

  于是,我们就开始探索知识付费的商业模式,在去年6月6日,我们和马东老师合作,推出了“好好说话”,第一天收入规模就超过了500万。去年12月3日,我们发起了行业首个知识节“123知识狂欢节”,相当于知识界的双11,一天交易额超过5000万,今年123,总交易额1.96亿,相当于去年4倍。

  就这样,我们无意中找到了知识付费这个全新的商业模式,整个中国互联网也出现了一个全新的版块“知识付费”。就这样,知识插上了声音的翅膀,在移动时代实现了最便利、最无远弗届的传播。

  回过头来看,我所理解的知识付费,它是传统媒体、出版、教育、培训等所有和知识相关的行业,在移动互联时代全新的进化形式。也正是由于这个的洞察,我们将喜马拉雅的使命总结为“用声音分享人类智慧”。

  那么,这一波知识经济能带给年轻人什么样的机会呢?我们经常说,我刚啃完了一本书。这句话很形象地说明了知识有一层硬硬的外壳,硬到学渣们只能含着眼泪啃。

  我分享一个个人的经历。作为一个理工男,原来上学期间,觉得学历史很无聊,要背哪一年谁出生的,哪一年谁去世了。后来,我在喜马拉雅上开始听谢涛讲的春秋、战国,听复旦大学教授姜鹏讲《资治通鉴》,让我感受到原来历史可以如此有趣。再后来我听了大量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的节目,我对历史的狂热兴趣就这样被点燃了。

  用有趣打破知识坚硬的外壳,我们把这个叫做知识破壁。我们邀请到了各个领域既有知识又风趣幽默的老师们,比如马东老师、吴晓波老师、高晓松老师、郭德纲老师等等,让知识经过他们的演绎,变得非常柔软和有趣。

  当各行各业有才华的人都纷纷参与进来,一起为知识破壁,就带来了“知识进化”。知识进化给我们带来了一种全新生活方式,每个人都可以随时随地用“”来学习,我们把它叫成“移动轻学习”,它不仅能大幅降低学习的时间成本和金钱成本,它还有两个好处:

  首先,我们学习不是为了考试和考级,而是解决生活中实实在在的问题,以及满足上天赋予我们的兴趣和好奇心。好奇心不死,兴趣自由生长。

  其次,我们可以跟着每个领域的最好老师学。如果想学创业,可以听湖畔大学的 “湖畔三板斧”,上面有马云马校长,以及大量企业家们的课程;如果想学金融,可以跟着耶鲁大学陈志武教授学;如果想学唐诗,可以跟着蒙曼老师学;甚至如果想学易经,可以跟着研究易经几十年的北大博士、中医药大学院长张其成教授来学习。在现实中,这些老师是很难接触到的。

  喜马拉雅是一个知识分享的平台,目前已有3000多位老师、1万个专辑。在这个平台上成千上万有才华的人,获得了影响力和商业机会。

  前不久,我在北京见了南京师范大学的郦波老师,他拉着我的手说,教书教了这么多年,从来没有像在喜马拉雅讲课这样,这么开心、这么有成就感。因为学校里的学生是为了考试来学,还时不时逃课,而在喜马拉雅上,虽然看不到听众的脸,但听众们是那么用心在追听,用户那些长长的留言常常会让他感动不已。

  恰好我也一直在追听郦波老师的节目。郦波老师讲的是《品千古最美情诗》,有一期讲李清照,讲到这个历史上才华绝代的奇女子是如何和那个时代抗争,他把自己讲哭了,下面留言上也哭成一片。有听众说,郦波,你比清照还傻,你知道不知道。

  

  《郦波品千古最美情诗》第35期《李清照<声声慢>:悲夫,李易安;伟哉,李清照!》的留言截图

  这个故事深深打动了我,我们不仅希望老师们能收获影响力和财富,还能收获得巨大的尊重;我们更希望每一个有才华的人都不再被埋没,因为:每一个不曾绽放的才华,都是对生命的辜负。

  我们的使命是用声音分享人类智慧,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让声音像水和电一样,无处不在,随取随用。让才华不再被辜负,让兴趣自由地生长!

  我想引用一句用户的留言来结束我今天的分享:“感谢这个尊重知识、欣赏知识、分享知识的时代!”谢谢大家!

编辑:黄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