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员观察:为高质量发展增添动力
针对企业恢复生产经营的各种困难和问题,尤其要“靶向治疗”,加强要素保障,推动调整优化,实施一批变革性、牵引性、标志性举措,助力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
发展质量有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效,企业利润有增长、负担有下降,群众就业有保障、收入有提高,应该成为检验当前经济工作成效的重要标准
当前,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和世界经济形势仍然严峻复杂,我国发展面临的挑战前所未有。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以改革开放为动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毫不放松常态化疫情防控,着力做好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把失去的时间抢回来,努力完成今年的目标任务”,是当前的一项重要任务。只有在着力稳企业、保就业基础上,乘势而上实现更高质量发展,中国经济才能真正转危为安、化危为机。
实现高质量发展,既是新发展理念的题中之义,也是打造新发展格局的必然要求。经济发展不仅看数量,更要看质量,要使相同的增长速度拥有更多高质量的内涵。疫情影响是冲击、是危机,但同样蕴含难得的转机。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以改革开放为动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是当前维护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大局、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必然选择。
在新基建、新技术、新材料、新装备、新产品、新业态上不断取得突破,是高质量发展的当务之急。一段时间以来,中国经济产业基础和产业链的现代化,存在“大而不强”“连而不紧”等问题。突如其来的疫情,对传统产业优势的巩固、优势产业领先地位的强化,及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的布局,提出了更高更紧迫要求。加强科技创新和技术攻关,强化关键环节、领域和产品保障能力,方能把实体经济特别是制造业做强做优,让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充分释放出来,以更高级的产业基础、更现代的产业链条挺起发展质量的“脊梁”。
高质量发展要和扩大内需战略紧密结合起来。是否有利于壮大新增长点、形成发展新动能,说到底,要由广大消费者来评判,要在群众“接不接受”“满不满意”的维度上来考察。促进新基建、新技术、新材料、新装备、新产品、新业态等的发展,契合的正是当前新型消费、升级消费的需要,有利于企业夯实安身立命之本,有利于满足群众多方位、多层次的新需求。把扩大内需各项政策举措抓实在,激发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和内需潜力,产业链和供应链的稳定性、竞争力才能顺势大幅提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堵点也会随之打通,进而让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的各个环节有效连接起来。
宏观政策实施和全面深化改革,同样对实现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无论是更加积极有为的财政政策、更加灵活适度的货币政策,还是全面强化的就业优先政策,都要在逆周期调节上,紧紧瞄准高质量发展的“靶子”不动摇。新动能的增强、市场主体活力创造力的增进,都离不开重点改革领域的攻坚克难,高质量发展要以全面深化改革为根本动力。针对企业恢复生产经营的各种困难和问题,尤其要“靶向治疗”,加强要素保障,推动调整优化,实施一批变革性、牵引性、标志性举措,助力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是一个‘数字游戏’或‘速度游戏’,而是一个实实在在的目标。”发展质量有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效,企业利润有增长、负担有下降,群众就业有保障、收入有提高,应该成为检验当前经济工作成效的重要标准。树立注重发展质量的正确政绩观,咬紧牙关、屏息聚力,真抓实干、埋头苦干,中国经济一定能闯关夺隘、在高质量发展上迈出更大步伐。
编辑:赵鹏
版权声明:本网注明来源为“西安网”的文字、视频、图片内容,版权均属本站所有,如若转载,请注明本文出处:http://www.xiancity.cn 同时本网转载内容仅为传播资讯,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