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得想想办法纾困黄金周

08.10.2014  16:33

  我们到了从吐槽转向切实采取行动化解困局的阶段了。假如全面推行带薪休假确有难度,起码也应该思考一下其他出路。得像重视春运一样化解“黄金周”困局。

  这是一个难得的“黄金周”:给足脸面的艳阳,恰如其时的秋色,装扮出一个芬芳馥郁的烂漫假期。

  然而,围绕“黄金周”的争议,依然没有缺席。无论是花上百元看几块石头值不值之类的票价之争,还是400元台蘑炖山鸡是否宰客之类的口水战;无论是长城上下自嘲被“挤成狗”的井喷游客,还是黄浦江畔被三道警察人墙分割的汹涌人群,都展现出一个初看令人兴奋、再看令人纠结的现实:“黄金周”的繁华困局还在延续,甚至恶化。

  一切源于人多。这也是好事。国民的出游热情,蕴藏着巨大的经济能量。这些年我们一直讲提升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这种旅游的热情,不正是一种可贵的内需吗?现在一些西方国家,也试图将中国国庆变成它们的“黄金周”。旅游经济的含金量不可小觑。 

  但是,如何重视,是个问题。是不是趁着老百姓的热情,迎头宰一刀,就算利用好了旅游经济?趁着“黄金周”,景区大幅提升门票价格,商家们趁着人多不愁销路,搞一锤子买卖。这样的事,在过去的一周,不胜枚举。这种极其短视的方式,假如不尽快得到反省和清除,假如旅游经济不能转型,那么我们需要谨慎:这种搞旅游的方式,究竟是要搞活旅游,还是搞死一颗颗出游的心;究竟是能挖到旅游经济的宝藏,还是会把方便面搞成旅游必备品?

  地方政府需要反思,面对方兴未艾的旅游经济,究竟该采取怎样的战略和姿态?是应该放长线钓大鱼,还是目光总局限在门票上,放任商家搞一锤子买卖?相信,整顿好旅游秩序,规范好门票涨跌,监督好市场价格,让老百姓钱掏得更加心甘情愿,游得更加舒心惬意,旅游经济这块蛋糕会大得多、立体得多,会吃得更加长远、更加充分。

  说完跟钱有关的事,再说说跟人有关的事。现在的“黄金周”,红火得让人目瞪口呆。连八达岭长城,也堵得“走不动”;杭州西湖边马路,不得不动用道闸分割人流;媒体则计算着动物园的动物们看了多少个游人。而高速公路的堵情,也毫不逊色。

  假如说这种困局,已不新鲜,那么现在需要思考:对这样的境况,究竟是继续让大家停留在吐槽阶段,还是应该采取点实际行动予以纾解?应该承认,“黄金周”内我国旅游收入确实实现了井喷,但“黄金周”困局在连年不绝、甚至恶化之后,已经到了显著影响国民出游体验的程度。对我们这样一个旅游经济尚处于初始阶段的国家来说,听任旅游经济刚一发力,就落入各种掣肘中,显然缺乏战略眼光。

  说到底,这种繁华困局的根本,在于中国的休假制度不能跟上国民爆发的旅游需求。“黄金周”对于培养和发展国民的旅游习惯,对于培育旅游经济,发挥了巨大作用。强制性休假对于保护劳动者休息权也有显著的实际作用。这些都毋庸置疑。但中国国民的旅游需求和出游热度显然不会止于现状,只会更加火爆。假如休假制度停留在当下的集中休假方式,景区拥挤和各种乱象必将无解。我们必须时刻牢记,这是一个接近14亿人口的国度!因此,从化解“黄金周”困局的角度讲,我们实在到了落实带薪休假制度的阶段了。假如全面落实带薪休假确实有难度,也应该创新其他方式。有媒体提出将黄金周和学生春假捆绑推进,实行全国错峰休假。诸如此类方式,虽不一定可行,但我们理应创新解决问题的思路。至于旅游业的转型升级,更是一个迫在眉睫的话题。中国正在迈向后工业化时代,旅游业,一手牵产业市场,一手牵大众民生,更是到了精耕细耘的时候了。

  总之,该想点辙儿了。别再让咱出游受气、归家受堵。得像化解春运难题一样,化解“黄金周”的繁华困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