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政人风采:“谭民政”人真好 ——记镇巴县泾洋镇干部谭祥朝

04.12.2014  11:02

  【陕西日报】在离镇巴县城40多公里的高桥乡节草坝村,77岁的孤寡老人郑富明是个远近闻名的“可怜人”——早年丧妻,好不容易拉扯大的儿子,又于1998年在煤矿打工时因事故死亡,时年61岁的郑富明万念俱灰,四处流浪乞讨。2005年,已是风烛残年的他回到镇巴县,在县城边上砖厂的废旧房子栖身,靠拣废品度日。

  记者在泾洋镇泾洋村见到郑富明时,明显感到和大家说的不一样——郑富明从贴身衣兜里掏出存折,笑眯眯地指着存入栏介绍说:“我现在享受低保、五保、养老、高龄等补助,加上平时救助、年节慰问,一个月平均近千元,每笔款都是按时打入,一笔不少。除了日常开销,还有一些结余哩!”记者问起为什么大家对他的事有不同的说法,老郑动情地说:“要不是‘谭民政’关心帮助,我早就饿死冻死了,他和我们民政对象真是心连心!

  “谭民政”名叫谭祥朝,时任泾洋镇民政所所长,得知郑富明的实际情况后,当即决定全力帮助。按规定,郑富明是外乡镇的人,不是泾洋镇的民政对象。但谭祥朝考虑到郑富明老家的草房已垮塌,节草坝村属高寒山区也不适合高龄老人居住,就多方奔走协调,把郑富明的户口落在了泾洋村,又带领村干部和部分村民为他修了一间住房,添置了生活用品,办理了各类保险和补助。流浪了多年的郑富明终于有了固定的收入和住所。

  谭祥朝干民政已经有20年之久了,全镇20个村(居)委会、低保对象2800多户、低保人口3500多人、五保供养对象340多户、重点优抚对象67人,谭祥朝对每一户、每一人的情况都了如指掌。2013年6月,他在办公室接到一个电话,希望查询关于北门社区居民张次祥的具体地址。谭祥朝张嘴报上:“他家原在北门社区化家岭,因为房子是危房,在上个月就搬到了怡兴小区,房东名叫林开举……”为此,谭祥朝落下了“活字典”的名号。但大家不知道的是,“活字典”的名号是谭祥朝用脚走出来的,全镇每一个村落、每一条街巷,每一个困难户的家里,都有谭祥朝的脚印。

  这些年,谭祥朝去得最多的还是南关社区居民张子富家。今年52岁的张子富是四级智障,妻子、女儿都是先天性双脚掌内侧翻,无法站立行走,一家三口住在又破又旧的老土房里。邻居曾光仁说:“只要天一下雨,谭祥朝就来张子富家守着,就怕房子塌了伤着他们。”2010年8月,大雨造成张子富家房顶垮塌,谭祥朝四处求援,筹来资金5000元,带着人帮忙修好了房顶。由于房子过于破旧,谭祥朝还是放心不下,他又先后到城建、残联等部门反映,最终为张子富争取到一套二室一厅的廉租房。谭祥朝又筹资8000多元,给张子富的新家买来床、柜、沙发、厨具等一应生活用品。今年6月,搬入新家的张子富一家人热泪盈眶:“党和政府的民政政策就是好,‘谭民政’就是好,让我们一家住上了心里踏实的房子,领着全市最高标准的救济和补助,而且医疗保险费全免、养老保险费减半……

  20年来,谭祥朝在民政所长的岗位上,扶危济困、帮老助孤、救灾优抚的好事善事做了一串串,使许多濒临绝境的贫困群众有了新的生活。在镇巴县百年一遇的“7·24”洪灾中,谭祥朝第一时间赶赴灾害现场,为群众排危解难,以最快的速度核灾报灾,确保灾民有饭吃、有衣穿、有地方住,而他的妻子却因为突发脑溢血,没有得到及时的救治和很好的护理,48岁就离开了他。独生儿子大专毕业后也没就业,只好在外地打工。对于家庭,谭祥朝说自己有太多的亏欠,但对自己从事的民政工作绝对是无怨无悔。

  前不久,年已56岁、曾先后12次被评为优秀公务员的谭祥朝,因年龄原因不再担任民政所长,改为负责镇政务服务大厅的工作,但他的内心里还是很牵挂那些民政对象,群众有困难也还是爱找他,他也还是过去那样的热心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