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全民健身运动 强健人民体魄 共建共享“健康中国”

01.11.2016  13:07

    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19日至20日在京召开。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要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以普及健康生活、优化健康服务、完善健康保障、建设健康环境、发展健康产业为重点,加快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努力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打下坚实健康基础。

    中共中央政治局8月26日召开会议,审议通过“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主持会议。会议认为,健康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条件,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也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追求。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从“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出发,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更好保障人民健康作出了制度性安排。编制和实施“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保障人民健康的重大举措,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重大意义。同时,这也是我国积极参与全球健康治理、履行我国对联合国“2030可持续发展议程”承诺的重要举措。

    当党中央习总书记在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关于建设“健康中国”的重要讲话发表以及中央政治局审议通过“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后,在全省体育教育系统立即引起强烈反响及共鸣。8月27日,省体育局迅速组织召开由全省体育教育系统部门单位的专家、教授,行政管理人员参加的座谈会。大家纷纷为党中央、国务院把人民的健康优先放在中国发展的战略地位而点赞,同时作为体育教育工作者如何为“健康中国”、“健康陕西”的建设出力?体育工作如何在目前的现状下为建设“健康中国”、“健康陕西”发挥作用?等,展开了热烈讨论;并“厘清”了体育工作者所承担的责任和义务。

    推动全民健身运动塑造全民健康体魄

    “上工治未病”,预防是最经济,最有效的健康策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强调,要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加快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努力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把人民的福利和幸福感作为重要发展目标,意味着要从以治病为中心转变为以“人民健康”为中心,树立大健康,大卫生的观念。

    省体育局副局长董利在座谈会上说:在“健康中国”的建设过程中,中央把“预防”提到了一定的高度。而全民健身运动的开展我认为就是预防疾病、塑造全民健康体魄的重要途径。全国健康大会在新的时期赋予了我们体育工作者新的使命和任务。习总书记在讲话中提出了“大卫生,大健康”的理念,推动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的深度融合。更加突出了全民健身国家战略在建设健康中国过程中发挥独特而无法代替的重要作用。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深度的融合是在新的历史时期提出新的任务,是我们要学习,理解,贯彻和执行的一个关键所在。

    董利说,从全国的卫生健康大会到习近平接见中国奥运体育代表团及政治局审议通过了“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这里面都能充分体现出体育工作在建设“健康中国”,在2020实现小康的过程中所肩负的,起到的重要作用。建设健康中国对我们体育工作来说,首先考量人的健康都需要哪些运动?需要多少锻炼场地?等。作为体育工作者不能光喊口号,而要把口号和理念贯彻融入到解决具体的工作中去。但要是不科学地健身也不一定达到健康的目的,所以科学健身的普及在当今被提到重要的议程上来。现在老百姓健身的欲望越来越强,而科学健身的理念、科学健身的方法和手段比较欠缺,这就需要通过相关的部门,如高校,研究机构开始有所作为。高校学科建设要不断随着社会发展的需求而与时俱进。要在新学科的建设方面,人才培养方面去服务健康中国。当然,青少年发育成长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也值得我们高校研究。就老年人和残疾人又如何开出正确的运动处方以及组织体育活动和竞赛需要研究等,通过解决当前存在的问题来完善来建立陕西省的公共服务体系。今后体育与医疗部门还要深度融合,有机结合为健康中国建设提供服务。陕西群众体育工作在今后的发展方向上,我们已有了新举措,提出了体育+旅游,体育+文化,体育+水利,体育+卫生,的思路。我们的目的就是为促进陕西经济文化,旅游发展搭台。只有体育与相关事业的跨界合作契合“共建共享”,才能让健康中国,健康体育落地。

    只文不武谈不上幸福获得感

    习总书记的重要讲话,虽然主要针对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实则涵盖了执政理念,观念的转变,在推进健康中国建设中,提出了“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人民共建共享”,涉及了预防,治疗,康复,健康促进,心理健康,营养,环境等具体内容,并进行了深入细致,切合实际的阐述。

    西安体育学院副书记朱元利认为: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将健康做为小康的重要指标,体现了社会的文明进步,以及认识观念的升华。作为专业的高等体育院校,我们在推广大健康观念,构建健康教育体系,提升全民健康素养,推动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深度融合等方面,给我们提出了新课题,开辟了新领域和新平台,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健康的体魄,乐观的心态,积极向上的精神是健康中国的核心内容。体育在人的全面发展中具有的独特作用,要大力倡导文武兼修的理念(文指文化,道德;武指身体的锻炼与健康),只文不武,就谈不上个体幸福的获得感,谈不上健康中国,更谈不上民族复兴。

    以“健康中国”为契机推动“健康陕西”建设

    健康对于中国而言是亟需的,中国的健康问题也是显著的,这些都影响着国家和民族的良性发展。

    陕西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副院长、博士、副教授万炳军认为:体育对于全民健康而言具有直接性的独特作用,如何抓住健康中国这一有力的杠杆,撬开中国全民体育的发展是我们每个体育人必须厘清的问题,也是我们必须把握的机遇。健康中国指的是全民的身心健康,打造健康中国,对我们体育工作者来说,既是机遇,亦是挑战。一方面“健康中国”的提出有利于体育健康思想在全国范围内普及,有利于体育健康活动得到国家层面和社会层面的重视,最重要的是有利于体育学借此机会发展壮大;另一方面,创建健康中国要求我们从各方面打造创造健康的条件。比如说我们怎样才能在思想上调动全民参与?我们怎样能更好地践行有关制度管理或创造健康中国?我们怎样能把制度与思想结合完成健康中国的任务?

    实质上,从党的十八大就提出了健康中国的思想底蕴,其中对于学校体育关注尤为突出,同时对于社区体育,农村体育的关注也较为显著。陕西省作为中西部地区的龙头地区,作为丝绸之路的发源地,作为“一带一路”的关键站,我们应充分学习习近平,李克强同志的重要讲话,领会“健康中国”的思想本质,利用陕西省的优势,抓住机遇,以健康中国为契机,推动“健康陕西”建设。

    万炳军介绍说,陕西师范大学在学科建设上非常注重体育学科的发展,近几年来,在国家将全民健身推向战略位置的大背景下,陕西师范大学体育学科围绕着全面健身做了几个方面的工作:1,建立了研究大众体育的实验室。“陕西省体育与健康实验室”,整合了实验室力量,建立综合运动风险与健康测试实验室。2,推动青少年体育发展,建立了青少年体育研究中心。3,为全民健康的发展,进行了群众体育发展的智库建设。4,对学校运动会进行了改革,实现了全校全员参与的运动会。

    从全民体育发展的角度来看,万炳军说,要让健康中国落到实处,必须力行共建,必须推行共享,才将体育在健康中国的宏伟设想中发挥其独特的作用。同时整合体育资源,实现不同体育层次之间的资源互补与互动。对于健康陕西而言,对内树立健康的群众体育文化,对外要建立具有雄厚历史地位的民族文化传承平台,让世界了解陕西,让陕西了解世界,实现历史陕西到健康陕西的转换与融合。还要提升学校体育在全民健康中的地位,保证青少年体质的不断改善。学生体质健康的发展,与健康陕西的建设息息相关,同时,学生又是群众体育的集中代表,更是未来体育事业发展的基础,因此,抓好学校体育工作,是建设健康陕西的关键点。

    “共建共享健康中国”首先要增强健康意识

    据了解,我国目前全民体质一直在跌,国民体质排在世界第32位,亚洲第3位。今年1月中国大健康统计数据75%国民处于亚健康状态。我国青少年肥胖率增长近50%,城市男学生1/4为胖墩儿。青少年近视率从20%增长到31%。全国1.6亿人患高血压,1.6亿人患高血脂,有2亿人超重或肥胖。

    面对这样的现况,多年从事健康科学研究的西安体育学院健康科学系主任王琨说:“共建共享健康中国”,首先要树立增强健康意识。要改变现状,就必须树立、增强健康意识,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增强全国人民体质。要树立科学健身观。近年来随着体育事业的发展,全民健身活动的开展,参加体育锻炼的人群不断增加,健身设施不断得到改善。但是,体育活动开展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如何?尤其不清楚锻炼什么,怎样进行科学的锻炼?如何防治运动性伤害?出现运动性损伤如何康复?因此,需要开展科学健身研究与指导。严格区分竞技体育与运动健身与健康的关系。建议:在全省统一公开招聘城镇社区专职工作人员,专门从事社区管理和服务的社区服务站工作人员中,专门设立体育健身指导员专职岗位,对该岗位应聘提出一定的专业要求,从真正意义上解决社区居民的科学健身问题,有效提高健身效果与质量。应重视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当前随着社会的前进,竞争的激烈,经济的发展,人类已进入情绪负重的非常时代,精神因素对人体的影响越来越复杂。事实说明,现有百分之五十至八十的疾病与精神因素有关。初步统计,因情绪不好而致病者占百分之七十五。许多疾病的发生、发展,皆与心理因素有关,要防止疾病的发生,必须注意心理健康。还要做好全面健身与健康的组织引领和宣传工作。

    体医结合成为新的发展趋势

    党中央提出,“以基层为重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预防为主,中西医并重,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人民共建共享”的方针。对政府部门提出两点要求,一是医疗卫生服务,二是全民健身服务。对体育部门的职能,能力,管理体系以及现代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西安体育学院社会体育系主任郑文海说:作为高校来说,除了人才培养,还应服务社会,尤其体育学院。如何指导服务,又是我们社会体育这个专业所要思考的,在新的形势下有更高的要求,我们高校就必须联系社会,必须要深入基层,保证人民的健康,让体育起到预防作用。金牌战略固然重要,但国民整体健康任务更加紧迫。

    省社体中心主任田凯说:这次卫生与健康大会的召开反映出一个时代的变化,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人民共建共享38字方针,是对过去优良做法的传承,同时也反映出新时代这一事业发展的新规律和新认识。体医结合成为新的发展趋势。体医结合这一新课题又成为我们业内人士讨论的热点,体医结合是我国体育与医疗系统共同的课题,体育与医疗应该共同成为推动“健康中国”建设的动力,这一点,体育界和医疗界有共识,需要解决的是双方合作的广度和深度,运动促进健康在我国已形成基础意识,但科学运动对预防疾病、促进健康的作用需要宣传。需要我们体育部门和卫生部门分别派专家各尽所长,指导人民群众科学锻炼。之前我们社体中心在工作中,尤其是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培训当中,和专家教授合作,和体科所合作,有一些体医结合的工作经验,在将来越来越多的融合过程中,我们中心会承担起更多的责任,让更多的业内人士和部门合作交流与推广,在公共体育服务方面引领健康的生活方式。

    建立健全体育大数据库为大众服务

    习总书记在讲话中强调:“建立健全健康教育体系,提升全民健康素养,推动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深度融合。要加大心理健康问题基础性研究,做好心理健康知识和心理疾病科普工作,规范发展心理治疗、心理咨询等心理健康服务。

    省体育科学研究所所长助理于俊海说:“健康中国”实际上谈的是一个健康的理念和概念,健康的理念不光是包括身强体壮,还包括精神上,心理上的健康,以及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实际上是包含了生物、医学、社会三个方面的健康理念。

    作为一个体育人应该走出体育看体育,医疗卫生已经有比较健全的分级医疗网络,那么体育在十三五规划中提出,要搭建省市县三级的107个县区全覆盖的三级国民体质检测网络,这里面社区医疗在每个社区都有一个点,我们是否可以利用社区医疗已经成熟的网点建设,把我们的国民体质检测还有全民健身指导全部融入进去,实现基层真正的融入。目前全民健身局限于体制测试,如果我们把医疗卫生体检的指标加进来,同时再根据体检的指标加入测试的指标,就可以在基层的网络点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融合,在这种融合以后,我们可以利用医疗专家和体育健身专家开出具有个性化的运动“处方”,真正的“处方”是具有针对性的,是个体化的。全民健身有一个评价体系,在评价体系过后我们要进行一个有效的干预。也可以建设体育大数据库,实现与医疗部门数据的共享共建,利用现代媒体技术,可以实现更好的融合。李克强总理提出的包括养老、旅游、互联网、健身休闲、食品的五大融合,实际上我们科研所一直在做的就是运动营养品的开发,这块开发陕西高校也有老师在做,我们想是否可以把这方面也可以做一个融合。陕西在这方面还没有突出的产业,在体育产业方面也可以加大这方面的研发,我们在做的一些运动饮料,有不同品种的开发,我们可以借助高校和市场来共同做大这方面的工作,更好地为大众的健康服务。

    马拉松赛推动群众体育开展

    习总书记在接见奥运代表团的时候最后讲了四个希望,其中有一个就是希望继续弘扬奥林匹克精神和中华体育精神,在大赛中争光,带动群众体育发展。

    省田管中心副主任方晓刚说:改革开放几十年来,我们在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工业化,城镇化,人口老龄化,以及生活方式,生态环境这样一些的变化和挑战,所以中央在这样一个时候提出建设健康中国。第一,我们体育部门要做的就是以预防为主,体育锻炼是预防的重要一环,第二,我们要充分认识体育对提高人的健康水平的积极意义,落实全民健身国家战略,普及全民健身运动。我们田径中心作为一家从事竞技体育的管理部门,在日常的工作以外,我们也身体力行在践行着一些中央的决策,以马拉松赛事为契机推动全民健身。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也越来越重视身体的健康,近几年全民健身的热情非常高涨。面对人们迫切的需求,我们田径中心发挥我们自身的专业技术和组织协调优势,2015年协助杨凌示范区组织实施陕西省首届城市马拉松比赛,2016年升级为杨凌国际马拉松赛。之后也推出了一系列马拉松,健步走等赛事,培养了一批马拉松,路跑,健步走的体育爱好者。以全力推广国家体育锻炼标准为载体努力推动全民健身运动的开展。这几年我们还一直坚持举行省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的田径比赛,目的是要搭建一个竞赛的平台,带动和引领全省的中小学积极地开展田径基本技能的训练,为提高中小学生健康水平,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而努力奋斗。

    国民的健康素养是“健康中国”的根基

    有评论说,全社会的健康离不开每个人的努力,公民才是自身健康的第一责任人。观察近年来的社会心态变化,健康意识的觉醒,可以说是一个清晰的脉络。“搬砖小伟”从农民工变成“网红”的背后,是大众对健康体魄的审美趣味;跑步队伍越来越壮大,甚至有人说跑步成为城市中等收入群体新的“宗教”;就连一些领导干部也感慨,“八项规定救了我半条命”,公款吃喝少了“三高”也降下来了。可见,追求健康向上的生活方式,有非常广泛的社会心理基础,这是建设健康中国最深厚的动力。

    如果说健康中国是一个宏伟的金字塔,那么国民的健康素养就是它的根基。无论个体还是社会,先要拥有鲜明的健康意识,充分的健康知识,才有保持健康的能力。偏听偏信所谓“京城名医”“医疗教母”的虚假广告,对经常性疾病缺少基本常识,沉溺与吸烟酗酒,经常熬夜等不良生活习惯。这些不健康,不卫生的生活方式,需要靠更细致的公共服务,更有力的健康宣传来涤荡。

    省体育局法宣处副调研员韩阳认为:作为体育行政部门,在共享共建健康中国这么一项大的工程中,政府部门应起到主导作用,尤其在宣传上要树立健身的理念,大力宣传国家健康中国的政策方针,宣传陕西省体育部门贯彻落实健康中国的具体做法,宣传一些健康的知识,提升全民健康的素养,通过讲一些健身故事,在人们头脑中树立将钱花在看病吃药上,不如花在健身防病上的理念,树立请人吃饭不如请人出汗的理念。另一方面,要让家长认识到,参加体育锻炼将对孩子在成长过程的身体发育、正常心理、自信心上发挥着巨大作用。积极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省体育局办公室主任张王平说:建设“健康中国”,首先要抓好青少年的健康素养的培养工作。一个社会的构成,青少年是根基,最后一代代成长为中年人,老年人,形成社会的良性循环,是一个奠基的过程。虽然目前这方面工作在推进的过程中,已经通过考试的方式进行加强,但还是需要我们体育部门来配合教育部门在青少年的体质提升上,通过体教结合进一步推动,只有加强对青少年健康意识的培养,才能使参加健身人群是稳定的,可持续的。

    组织动员人民群众参加经常性的体育锻炼提高身体素质

    近年来中小学生体质下降的新闻经常见诸报端,“小胖子”,“近视眼”数量很多,“跑不动,跳不远”情况不少,都与公民整体的健康意识薄弱及参加体育活动较少有关。还有公共体育设施满足不了群众锻炼需求等问题,都应该在更高层面,更大视野里予以重视,并以国民健康为中心来调配各种政策资源。

    省体育局群体处副处长王劲松认为:“健康中国”提出了“大健康”范畴。应该是体育加医疗卫生,体育属于前瞻性的,应该讲攻和守的这样一种关系,全民健身就是攻,守就是被动的医疗。全民健身是全体人民增强体魄健康生活的基础和保障,人民身体健康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是每一个人成长和实现幸福生活的基础。身体素质是基础的基础,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农村,社区是社会的最基础单元,组织动员人民群众参加经常性的体育锻炼,不仅可以强身健体,而且增强大家的向心力,凝聚力和团队意识,进而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文明的生活方式。

    截至目前,陕西省组织实施各类健身工程近2万个,配送健身器材约22万余件,全面启动了800里秦川渭河沿岸全民健身长廊建设,组织群体活动3500多次,经常锻炼健身人群达1200万,累积社会体育指导员4.7万名,建设县级国民体质监测点22个,测试群众突破30万人,较好满足了城乡群众的健身需求。但我们应该看到,目前的公共体育设施还不能满足广大群众健身的需求,科学健身的普及度不高。公共体育场馆建设及开放程度还远远不够。全民健身是全体人民群众的事业,量大面广,涉及到方方面面。仅靠体育部门的人力,物力是远远不够的。必须通过统筹规划,政府引导,组织协调,提供服务,建立灵活高效的激励机制,充分发挥各级工会,共青团,妇联和社会各界办体育的积极性。同时,要重视各级各类体育社团,项目协会的作用,组织群众开展活动。鼓励民营经济投资兴办体育产业。陕西省全民健身运动“红火”开展剪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