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强调十三五规划尊重经济规律 走出中等收入国家陷阱

29.10.2015  11:09

  央广网财经10月28日消息(记者 易珏)从今年3月份以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至少6次向外国领导人或外国友人介绍过中国的“十三五”规划,强调进入新常态的中国经济巨大潜力,“欢迎大家(亚洲)搭乘中国发展的列车,实现共同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9月22日在接受华尔街日报采访时指出:“我想特别强调,无论发生什么情况,中国都将坚定不移全面深化改革,不断扩大开放。我们将统筹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加强和创新宏观调控,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中国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持续推进,居民储蓄率高,消费潜力巨大,人民工作勤奋,中等收入者比重在提高,服务业发展势头强劲,市场空间和潜力都很大,今后一个时期保持经济中高速增长有基础也有条件。

  习近平总书记10月18日在访英前接受英国路透社采访时再次引用历史学家汤因比博士论点“挑战-应战”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动因,他强调,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正经历新旧动能转化的阵痛,但中国经济稳定发展的基本面没有改变。中国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深入推进,国内市场需求强劲,经济发展具有巨大潜力、韧性、回旋余地,结构性改革正在深化,中国经济的前景十分光明。

  建立在对“十二五”发展经验的全面总结上,建立在对中国具体国情的准确体察上,习近平总书记以对发展的深入思考做出了深刻的回答——“发展必须是遵循经济规律的科学发展,必须是遵循自然规律的可持续发展,必须是遵循社会规律的包容性发展。

  改革开放后的三十年内中国经济高速增长,1979-2012年,中国经济年均增速达9.8%,同期世界经济年均增速只有2.8%。这样的速度甚至超越经济起飞时期的亚洲“四小龙”。中国GDP总量从1978年的3650亿元增长到2014年的636463亿元,而世界第一大经济体美国2014年的GDP总量为17.42万亿元。由此,中国成为名副其实的经济大国。

  但同时,社会内部与经济内部的结构性失衡,越来越成为中国经济持续发展的掣肘,而传统出口、投资亦不能支撑如此庞大的经济体量中高速增长。经济规律告诉我们,经济规模增长至此需要换档。

  中国GDP增速从10%到9%、8%,再到7%。每年制定的增速目标所包含的不仅是所能实现的三大产业规模目标,更重要的是GDP所能带来的就业目标。每一年经济增长目标的下调,都伴随着GDP含金量的提升,这其中就包含单位GDP就业人数。传统以第二产业为主导的经济结构下GDP每增长1个百分点就能新增100万个就业岗位。但今年以来,我们所看到的是,三季度经济增速下降至6.9%,创2009年以来增速最低的情况下,2015年全年就业目标已经提前实现。这得益于第三产业的迅猛发展。2013年第三产业比重首超第二产业,2014年我国第三产业在三大产业中占比首次超过50%。

  第三产业包括物流部门,为生产和生活服务的部门,为提高科学文化水平和居民素质服务的部门,以及各类机关、事业团体,都属于劳动密集型行业。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带动就业市场容量的增长。

  “双创”提出以来,创业热情高涨,也有效提升经济活力。国家工商总局的数据显示,2015年前三季度,全国新登记企业315.9万户,同比增长19.3%。

  而就业的持续改善又成为拉动消费的成因之一。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前三季度,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16080亿元,同比名义增长10.5%(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0.5%),快于同期GDP增速。同期,全国网上零售额25914亿元,同比增长36.2%。尽管社会投资与进出口增速的数据并不理想,但消费成为一支独秀,并逐渐强大。

  经济增速换档之后的动力在哪?全球经济发展的历史显示,民生与消费成为走出中等收入国家陷阱的重要支撑,而民生与消费的持续动力则来自社会经济领域全方位的深化改革。

  2014年11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出席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同工商咨询理事会代表对话会上致辞时指出,对中国而言,“中等收入陷阱”过是肯定要过去的,关键是什么时候迈过去、迈过去以后如何更好向前发展。我们有信心在改革发展稳定之间,以及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促改革之间找到平衡点,使中国经济行稳致远。

  换档之后的经济增长新引擎已经点燃。“十三五”时期中国将不再纠结于GDP是否增长7%,而更加注重GDP的科技含量、民生福祉,是尊重经济规律,做实经济质量的明智之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