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川 转型发展建设“四个铜川”
“十二五”是铜川市经济实力明显增强的五年。全市经济发展换挡不失速,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2.9%,高于全省1.8个百分点,人均生产总值3.84万元;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1319.4亿元,年均增长26.8%;地方财政收入较“十一五”翻一番,年均增长10.9%;小康实现程度79%,五年提高了10.8个百分点。
“十三五”是铜川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深度转型的决战决胜期,突出“三重”(重要区域、重点工作、重大项目)抓“三区”(县区、园区、景区),大力实施文化引领、创新驱动、绿色发展、区域协同、共建共享、开放融合“六大战略”,积极推进新型工业体系构建、现代服务业多元发展、特色农业提质增效、文化引领全域旅游、基础设施保障、创新能力提升、新型城镇化推进、区域协调联动发展、脱贫攻坚及民生共建共享、美丽家园建设“十大工程”,奋力开创转型铜川、美丽铜川、健康铜川、富裕铜川建设新局面。
铜川“十三五”的主要发展目标是:在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的前提下,生产总值年均增长9%左右,达到560亿元,人均超过1万美元;地方财政收入同口径年均增长12%左右,达到36亿元;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9%左右,达到3万元,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深度转型成效全面显现,生态环境质量全面改善,社会治理能力和文明程度明显提高,在全省早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四个铜川”建设迈上更高水平。
大力实施“互联网+”行动,构建具有铜川特色、体现创新引领的现代产业体系。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促进煤炭就地转化。依托工业园区,促进科技创新,加快发展装备制造、新能源、食品、医药等接续产业。大力发展优质高效、特色生态农业,加快发展电子商务、现代物流、商贸流通、金融保险等现代服务业,到2020年服务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40%以上。搭建众创、众包、众扶、众筹新平台,聚合“四众”之力促“双创”。非公有制经济占生产总值比重达到55%以上。
围绕促进渭北区域中心城市建设和西铜一体化发展,统筹城市、建制镇、中心村协调发展,突出新区引领地位,推动新耀州协同创新发展,促进北市区联动融合发展,扶持宜君绿色可持续发展,以交通网络、水利设施、市政配套、智能电网建设为重点,完善城市功能。加快美丽乡村建设,提高公共服务均等化程度,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城镇化率提高到70%。
提升区域生态承载能力,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48.5%,水土流失治理程度提高到65%。打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战役,持续实施治污降霾保卫蓝天行动,优化大气环境质量。加大漆水河、沮河、赵氏河水污染综合治理,改善水环境质量。完成土壤分级区划,建立健全土壤环境数据库。积极支持绿色清洁生产和消费,主要污染物排放强度指数全面达标,万元生产总值能耗降低12%。让绿色低碳循环成为发展主基调,实现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
抓住“一带一路”战略机遇,加强与沿线地区文化、旅游、经贸交流合作,把铜川建设成为特色鲜明的丝绸之路经济带重要节点城市。加强与西安海关的合作,做好外贸进出口企业服务保障工作。充分发挥铜川资源循环利用、水泥、陶瓷和果业等方面的优势,坚持以企业为主体,实行市场化运作,推动优势产能、特色产品“走出去”。抓住中东部产业转移的机遇,精准招商,全面提高经济外向度。
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城镇新增就业4万人以上。优化义务教育布局,加快学前教育发展,打造优质高中教育,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扎实推进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工作。大力发展体育事业,实现村级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全覆盖。完善城乡医疗卫生体系,优化医疗资源配置,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提高全民健康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