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中日报刊载《入选IUCN绿色名录 只因“长青”早有准备》

16.03.2015  13:31

  1月30日,首批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绿色名录中国自然保护地颁证仪式在北京举行,我国三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两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一个国家森林公园入选,其中我省仅长青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在列,成为全球最佳管理保护地,也给即将到来的羊年春节送上了一份大礼。2月4日,前往洋县采访陕西省长青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以下简称长保局)的记者发现,长青保护区入选 IUCN 绿色名录绝非偶然,而是正应了一句俗语——“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
   通过四方面100多项考核
  
考核项目分四个方面100多项指标,如果将整张考核项目表展开,可以铺满一张床。而里面涉及的内容更是又细又严,比方说必须提供出多年前所作的规划和作规划的人,找到当时与当地老百姓签的协议等等,其中有许多考核项目都是让我们意想不到的。”回忆起去年7至9月申报历程,长保局局长马向祖很是感慨。
  成果及影响、详实的规划、公平的治理、有效的管理,是 IUCN 自然保护地绿色名录标准框架的四个主要方面,其中对管理方面的考核是重中之重。而据记者了解,早在2007年,作为全国示范区的长保局就围绕抓基础、抓管理,细实、有效、规范地展开了一系列工作,每年都有管理计划、重点目标、若干任务,月月都实行重点工作督办,渐渐地管理手册、考核制度得到了逐步完善,他们的管理经验也在全省乃至全国产生极大影响,被四川、湖北等省的保护地所借鉴。
  “抛开保护区的重点区域不提,前段时间区内的家属区要进行管网改造,我们都要求对改造前后的情况做到翔实记录、作图存档,以便备查。”马向祖表示,长青保护区所取得的成绩都离不开科学、严格的管理,管理对他们来说是一项永远在路上,没有终点的工作,而入选首批 IUCN 绿色名录后,这方面的要求会更高、压力会更大。
  经过细致、繁杂的准备,随着2014年7月 IUCN 绿色名录中国试点评选工作的启动,长保局和全国其它17个自然保护地提交了完整的申报材料;10月,2014年中国提名名单产生,长青保护区等9个保护地进入候选;11月14日,长青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荣登首批全球最佳管理保护地绿色名录;2015年1月30日,首批 IUCN 绿色名录中国自然保护地颁证仪式在北京举行。
   二十载艰辛铺就入选路
  
一朝入选,背后却是二十载的努力、曲折、付出与准备。
  长保局前身是成立于1967年的长青林业局,鼎盛期职工达2200多人,车队、苗圃、家具厂、医院、学校等机构一应俱全。但年30000立方米的采伐量,却对区域内的森林、水土、生物造成了严重破坏。1985年,在此开展大熊猫生态学研究的北京大学教授潘文石发现,由于过度采伐、林权林界不清及社区林副业生产等活动导致大熊猫栖息地破坏严重。为此他和他的团队于1993年致信国家领导人、国务院、全国人大环境资源委员会,呼吁长青林业局尽快转产建立大熊猫保护区。在这样的背景下,1994年12月根据中央领导所作重要批示,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陕西长青自然保护区。
  “相较长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等成立于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保护区来说,刚建立的长青保护区一切都要从零开始,可谓困难重重。”长保局党委书记赵纳勋称,随着伐木时代的终结,长青迎来了转型,为了安置员工,他们一方面依托 GEF(全球环境基金)以买断、下岗、分流等形式,使人员从两千多减至两、三百人;另一方面,逐步建立起了保护、科研、公众教育三位一体的基本管理体系,对基础建设进行了加强,对人员进行了专业培训,制定出了保护区计划。1994年至2014年的二十年间,长保区历经转型、完善、规范三个阶段,逐步走上了有序保护之路。自1997年开始,查封了通往林区的主要道口,严禁乱砍滥伐,进行封山保护和生境恢复,通过宣传提高周边村民保护意识,先后实施推广细鳞鲑养殖、改造节柴灶、筹建粮食加工厂等非资源消耗项目,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使这个位于秦岭中段南坡、洋县北部,总面积三万公顷的大熊猫、金丝猴、羚牛、朱鸟四宝聚集区内的动植物及生态系统得以良好保护。2013年环保部、国家林业局等七部委发布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评估报告,长青保护区列全省第一,全国前列。而正是这些铺就了入选 IUCN 绿色名录之路。
   入选前、后均意义重大
  
申请参与 IUCN 绿色名录评选的自然保护地,不仅能获得保护地管理专家的指导和帮助,还能与世界上的保护地广泛学习交流实践经验和解决方案,培养保护地管理人才,激发创新性,进一步推动管理水平的可持续发展。而入选后的长青保护区,将得到更多的国际认可,成为自然保护地有效管理的典范,获得国际国内的多种支持。
  但马向祖称无论是入选前,还是入选后,长青保护区体现出的意义都是重大、多元的。建区前,保护区群众以伐木、狩猎为主要产业,部分村组森林采伐收入占年收入的75%以上,保护区管理与当地群众发展生产矛盾突出。建区后,保护区不断引进项目,重点关注保护区周边社区群众的利益,努力帮助试点社区调整产业结构,转变了过去直接依赖自然资源的生产生活方式,使保护区与周边社区协调促进的发展模式得以形成。
  同时,良好的生态带动了当地的旅游业。2000年以来,长保局积极争取上级的支持,主动融入华阳旅游圈,使当地群众从旅游中获益。截至目前,保护区周边社区村民发展农家乐百余家,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明显。“以后咱汉中、洋县再打出全球最佳管理保护地这块金字招牌,旅游业肯定会有更强劲的发展。”马向祖预见着入选 IUCN 后,对当地旅游业起到的拉动作用。
  此外,长青保护区内的主要河流酉水河、胥水河,均属汉江水系一级支流的上源支流。两条河流在区内的水资源总量为14.64亿立方米,水质清纯的中性软水可直接饮用。这对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引汉济渭工程来讲,也有着重大意义。(编  辑:马科  王东      来  源:长保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