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门外汉”到“土专家” - 草根发明家”王海荣不简单
2016年5月30日《三秦都市报》第三版
木工师傅、井下打捞工、首席技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王海荣的身份很多,但让他自己介绍时,就一句话:我就是延长油田蟠龙采油厂的一名技术工人。
1984年,从煤矿调入甘谷驿油田井下队的王海荣,每天重复做着起降油管、油杆作业,单调重复、浪费时间的劳动,促使他想做点更有益的事。但队长薛旗说,井下看不见、摸不着,搞不清盲目打捞就会卡住工具、使事故叠加。
矿上百余口“事故井”亟待处理,可落后打捞工具往往被卡住,致多口井无法修理。只有小学三年级文化程度的王海荣仔细观察研究工具原理,白天工余时间在地上画图,回家后用萝卜、土豆试做打捞模型。一年多时间终于设计制造出抓放式打捞工具。
1985年10月,22井压裂后油管被卡,在处理事故时油管又被拔断滞留井下,导致井口不断冒油。关键节点,王海荣主动请缨,要求整改一套高效率打捞工具。
他当晚就画了很多图,第二天一大早又去找机修车间车工制作,可人家根本看不懂没有任何符号和尺码标记的草图。他只好找来相似零件,详细说明要修改样子尺寸,并利用下班时间加工制作。第三天他将自制的新型“卡瓦捞筒”带到井上试验,大家以疑惑的目光拭目以待。井下卡件真被打捞上来,他也被工友誉为“土专家”。
“再普通的事只要坚持去思考、敢于实践,就会有所收获。”采访中,王海荣的这一句话让记者印象深刻。
30多年来他立足岗位实际,自行研发油田实用工具70余项,其中获得国家专利5项,2项弥补了国内同类空白。先后获得“全国技术革新能手”和全国“五一”劳动奖章;陕西省优秀技师、陕西省杰出能工巧匠、第四届十大杰出工人等40多项荣誉。
2014年,蟠龙采油厂成立了“王海荣劳模创新工作室”,吸收了采油厂各方面有志创新的职工,而王海荣也在乐此不疲地研究着,传帮带着这些徒弟们……
王海荣说,他有一个愿望,在退休之前,把所有的技术编成教科书,奉献给油田的工友们,为他们解决油井难题提供办法和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