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忆陈士橹院士的人生故事:奠基宇航教育 擎举学科大旗
西安网讯(记者 杨天泽)1958年9月,陈士橹学成回国,来到了在古城西安新建的西工大,这里成了陈士橹毕生辛勤耕耘的地方。不久,一项新的神圣使命交给他——创建西工大宇航工程系,这是我国宇航科技教育的首批院系。1959年底,陈士橹被任命为宇航工程系副主任兼教研室主任,负责筹建宇航工程系。此后陈士橹走上了一个崭新的事业之路,由此改变了他以后的工作和学术生涯方向,也使他成为我国航天科学技术教育的先驱者之一。
1963年,由于当时的体制问题,宇航工程系面临着被“撤并”的严酷现实。陈士橹毫不掩饰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为保留宇航工程系奔走呼吁。他的执着终于说服了有关部委领导,得到了支持。在20世纪60年代中后期到80年代初,当其他高校对这些专业相继归并或撤销的时候,西工大宇航工程系不仅被保留下来,而且逐步发展壮大,在那段艰苦卓绝的岁月中培养的大批骨干教师,成为国家上个世纪90年代航天大发展时代学科建设的主力军,所培养的毕业生成为国家航天和国防事业的栋梁之材。
经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由他一手创建的宇航工程系已发展成为国内具有较高知名度的航天学院,设有飞行器设计与工程、探测制导与控制技术、飞行器动力工程等本科专业,飞行器设计、导航制导与控制、航空宇航推进理论与工程、飞行力学等硕士点和博士点。
早在20世纪60年代,陈士橹对飞行力学的许多问题就作了较深入的研究。那时,液体晃动及气动弹性是导弹和航天器的关键技术,也是阻碍中国航天器发展的“拦路虎”。按照当时国防科工委的要求,高校教授必须到研究所兼职,陈士橹被钱学森先生点名委派到航天部三院701所担任顾问,与其他专家一起,帮助解决型号设计、研发、生产中的难题。从工程实际应用出发,他选择了弹性飞行器动力学与控制这个学科研究方向。
上世纪70年代初,陈士橹在图书馆查阅资料时接触到五六十年代在美国兴起的现代控制理论,他敏锐地看到了这门新兴学科对于飞行力学蕴含着重大意义,由此较早地提出了把现代控制理论的方法应用于飞行力学以及利用最优过程理论、极大值原理及动态规划研究最优弹道的思想。上世纪80年代以来,陈士橹致力于发展飞行力学学科,开辟学科新领域。他带领青年教师和研究生,先后把主动控制技术、鲁棒控制理论、容错控制理论应用于飞行力学,着重在弹性飞行器动力学与控制研究领域做了大量开创性工作,成果达到世界先进水平。进入上世纪90年代后,年逾七旬的陈士橹,依然敏锐地跟踪国际先进水平,结合我国航空航天技术及国防现代化发展的需求,进一步将弹性飞行器动力学与控制方向推向了更为广阔的研究领域。
耄耋之年的陈士橹,依然精神矍铄,学术目光始终紧跟学科及工程科技发展前沿。他每日坚持工作,查阅最新文献资料,指导学生钻研新的专业研究领域。“先生要求我们紧紧跟踪航天发展时代特征和学科前沿动向。”陈士橹院士的学生、西工大航空学院院长唐硕说:“正是这种永不停歇的科学追求精神,激励着身边的众多同事和学生努力学习和工作,不断攀登科学的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