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制造“出海”步伐加速
陕西制造“出海”步伐加速
从2012年进出口总值规模在全国和西部排名第24位和第6位,到2016年进出口规模居全国第18位、西部第4位;从2012年外贸依存度仅6.4%,到2016年达到10.4%;货物贸易进出口总额从2012年的148亿美元增长到2016年的近300亿美元,年均增长20%左右,外贸经营主体突破1万家,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占比不断提高,经济外向度低的短板得到明显改善。
过去的五年,是陕西加速从内陆省份向开放前沿转变的五年,也是我省外贸系统迎难而上、逆势增长、实现跨越的五年。
外向型产业规模不断壮大
外向型产业薄弱一直是制约陕西外贸稳定增长的根本因素。近年来国际市场需求疲软、形势不利,倒逼我省进一步加大对外向型产业的培育力度,打牢外贸增长的基础,提升陕西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五年来,在巩固提升果汁、重型载货车、石油钻采设备、输变电设备等传统优势产品出口规模的同时,我省加快培育壮大电子信息、航空航天、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品出口。2015年8月18日,在阎良举行的新舟700飞机市场启动发布会上,西飞公司与来自尼泊尔、巴基斯坦、南非等国的航空公司以及国内的奥凯航空、幸福航空、巴戎航空等十多家客户签订了185架订单。2016年3月,新舟600飞机获得首个国外型号认可证,标志着新舟600飞机迈出了走向国际民航舞台的关键一步。
同时,加快出口基地建设,整合创新支持政策,完善认证标准,鼓励各地积极创建各级出口产业基地;大力实施品牌推广工程,开展国际品牌认证,支持企业建立海外营销网络,提高品牌影响力和国际市场竞争力。省商务厅建立了外贸工作部门月度会商机制,强化对美光、三星等重点龙头外贸企业的跟踪服务,实施出口振兴暨外贸孵化工程,培育中小外贸企业群体。2016年我省新增外贸企业1362家,累计达到11615家。宝鸡、榆林、渭南、汉中等市进出口大幅增长,超额完成全年目标任务。
外贸产业转型升级不断加快
位于西安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华天科技(西安)有限公司是陕西最大的封装测试企业,也是西部最大的高端集成电路封测企业。近年来,通过企业自主研发及国家重大专项等项目支持,第四代移动通信、北斗导航、移动互联网的可穿戴、指纹识别、MEMS传感器等先进封装测试技术取得突破并开始量产,产品远销台湾、香港、美国、瑞士、日本等地。2016年公司进出口总值31213.3万美元,增长173.7%;其中出口额12724.6万美元,增长156.3%。今年1-2月,公司出口额1.42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74%。
五年来,在世界经济贸易增长乏力、外部需求疲软、进出口形势严峻的情况下,我省加快转变外贸发展方式,不断优化出口商品结构,采取一系列措施鼓励和支持出口企业增强技术创新和国际营销能力、扩大自主品牌出口,培育国际竞争新优势。
据统计,电子产品目前已成为陕西外贸出口主导产品。2016年,我省机电产品出口总值873.72亿元,增长16.5%,占全省出口总值的83.6%。越来越多的“陕西制造”和“陕西服务”品牌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与此同时,依托科技创新、人才资源、文化艺术等独特优势,我省把发展服务贸易作为培育国际贸易竞争新优势的战略举措,以扩大服务出口促进对外贸易优化升级。
聚焦“一带一路”打造外贸增长新动能
今年2月22日,满载1795吨哈萨克斯坦小麦的首趟中亚班列(哈萨克斯坦-西安)粮食专列驶入西安港。作为内陆地区唯一的进境粮食指定口岸,今后世界各地的无污染小麦、玉米、水稻、大麦、大豆、油菜籽等优质农产品将纷至沓来,给西安市民带来“舌尖上的福利”。
中亚班列、中欧班列延伸至华沙、汉堡、莫斯科,荷兰阿姆斯特丹与西安跨境电商货运包机的双向直飞开通运行,不仅将陕西制造、中国制造送到了中亚乃至欧洲,也为人们带回了沿线国家的优质农产品和丰富货品。
近年来,我省以“一带一路”建设为契机,加快空中丝绸之路建设,推动国际货运班列运营,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交通更加便利。去年前三季度,我省与“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的进出口总额达26.3亿美元,占全省进出口总额的11.9%;对中亚5国进出口增速高达19.03%,高于同期全省总体增速16.6个百分点。其中,爱菊集团从哈萨克斯坦进口食用油和面粉,带动对哈萨克斯坦进出口增长1.26倍。中亚能源有限公司出口吉尔吉斯斯坦投资项目自用物品,带动对吉尔吉斯斯坦进出口增长3.02倍。
为进一步转变陕西外贸增长方式,培育竞争新优势,去年省商务厅等6部门联合出台了《陕西品牌产品出口振兴暨外贸孵化工程2016年-2018年行动计划》,引导拥有“陕西名牌”或“中国驰名商标”的企业大力开拓国际市场,扩大出口和国际影响力。根据行动计划,陕西每年将培育孵化品牌企业200家,力争到2018年底全省新增品牌产品出口企业200家,品牌产品出口实现质的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