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利报:陕西周至县“穿越”而来的湿地公园

04.02.2015  12:35
第3593期    出版日期:2015-02-03

      位于陕西省西安市周至县的沙河,原本是县城一条古老的绕城河,全长43.4公里,河道宽65米,流域面积137.37平方公里。这里曾经两岸垃圾随处堆积,蚊蝇翻飞,到了汛期则污水横流,恶臭难闻,是周边居民的一个噩梦。近年来,通过对河流生态的综合整治,与之前的景象对比,如今沙河所呈现的面貌,仿佛是“穿越”而来。

脱胎换骨展新颜 
  沙河湿地公园二期建成开放的时候,一位网友将拍摄的公园图片传到网上,很多周至人都不相信图中碧波荡漾、人水和谐的美景就是家门口的沙河,甚至有网友质疑:“图里的景象是周至吗?怎么会是沙河那个地方?太不可思议了,是‘穿越’了吗?”

  2010年,周至县启动了县城新区建设,规划将沙河作为新区景观核心地带,对沙河实施分期治理改造工程。第二年,开始对沙河绕城段进行治理。经过三期工程治理后,现在沙河湿地公园全长3.4公里,于2014年五一假期开门迎客。在假期短短的3天时间里,沙河湿地公园游客接待量就达到72万人次,成为美丽西安最具旅游吸引力的生态水景公园之一。

  伴随着河道治理工程的完成,原本荒芜的沙河东段两岸,转变为人水亲和的乐游区和商贸居住的新兴地,“生态、人文、经济”的开发建设理念初步彰显。一进入公园,宽阔的水域就映入眼帘,木质栈道倚水而建,苍翠扶柳嵌于河道两岸,红彤彤的灯笼点缀其间。一栋栋小巧茅屋,错落有致地建在岸边,斜挂在屋顶的旗幡招牌随风摇曳。水面上,白鹅三五成群嬉戏,几条竹制小船静驻岸边,盈盈长柳垂在水边,与船檐上的红灯笼一道,组成一幅悠然祥和的画面。街面上,大小形态各异的瓷缸、陶罐摆放在特意修建的造型墙上,经年累月使用过的石磨盘被嵌入墙面,见证着岁月变迁。这条绿色之河、文化之河、繁华之河、欢乐之河,不禁令人叹为观止,真不愧是陕西中小河流治理的典范。

城市开放式会客厅
  小桥流水,古镇人家。沙河湿地公园二期示范段,规划面积1500亩,其中绿化面积900亩,水域面积430亩,休闲、娱乐设施面积150亩,其建设以秦岭为背景,突出当地生态特色以及厚重的民俗文化特色,让城市建筑与自然景观交相辉映,塑造成集市民休闲、亲水体验、儿童娱乐、生态旅游于一体的大型综合类主题公园,打造独具特色的城市品牌。无论是岸上的喷泉、瀑布、流水景观,还是河堤旁的溪流、湖泊,水流无处不在,人们或在河流里嬉戏、泛舟,或坐在水边品小吃、赏民俗。

  在周至县城2010—2030年总体规划方案中,要将原先不足10平方公里的县城拓展至25平方公里,沙河将成为一条城中河,在未来的县城中流域面积达4.6平方公里。“以前我们只看到沙河的破败和丑陋,现在看来这是一笔很大的资源。”陕西沙河实业公司总经理齐凌风说。众所周知,沙河是一条季节性河流,并且多年断流,要将它打造成中国第一水街,无疑是一项化腐朽为神奇的经典之作。但是,水源从何而来?水质有何保障?

  为了确保周至沙河湿地公园的水量,县建设局、水务局多次带人进行实地勘察。沙河发源于骆峪,骆峪口就有西骆峪水库。于是,周至县就在沙河上游采取河道全衬砌的方法,将西骆峪的水引下来,再在沙河湿地公园的西端建造三座拦水大坝,用于过滤泥沙和漂浮物,让清澈的水注入河道,甚至可以达到饮用水的标准。除此之外,还从黑河引一股水下来,保证河道全年清水长流。届时,不光主河道有水,两岸还会建有曲水流觞水道,整个水系连接起来可达20公里。

  沙河湿地公园将成为未来周至县城的中央公园和“开放式会客厅”。在这里,以沙河为载体,分别从滨水历史人文、自然生态、民俗文化、现代时尚文化、君子文化养生5个主题,展现周至独特的水文化。

聚合资源拉动经济增长
  自古以来,周至县在关中有着“金周至”之称。确立旅游产业为区域发展主力,是周至基于生态、文化等区域特色的科学抉择。在项目建设中,周至县建设了现代农业观光体验区、猕猴桃生态农业采摘体验区、苗木花卉观光游览区、生态马术训练基地、田园户外拓展训练区、青少年农业科普实验基地等,极大地丰富着人们的日常生活。

  随着沙河公园建设的深入、环境的改善、城市空间的拓展,极大带动城市建设的投入,尤其对环城水系河道的景观改造和水系周边近4.6平方公里城区土地的规划调整,可大幅提升周围土地价值,促进投资,拉动经济增长,极大地提升周至的城市形象,改善人文环境,深刻影响周至人的生活环境和生活理念。“贯穿周至新区的沙河湿地公园景观带建设将如同彩线穿珠,主线是滨河旅游,串起的相关产业将达30多项,势必成为县域经济社会飞速发展的重要支柱。” 齐凌风说。

  周至县以中小河流治理为契机,让沙河荒滩变身成绿洲,河流变成美景。沙河湿地公园的建成,将把大秦岭和渭河两大生态廊道连接起来,为西安又竖起一道巨大绿色生态屏障。它的建成不仅践行了陕西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建设美丽陕西的号召,更为“八水润西安”的城市梦想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