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城镇化率达到53.6%
“十二五”期间,陕西坚持以人为核心推进新型城镇化,615万农村居民成为新市民,全省城镇化率从五年前的45.7%提高到53.6%。同期城镇和乡村居民人均收入年均增长分别达到12.3%和15.4%,增速均快于全国平均水平。
区域经济协调共进,地区发展特色鲜明。陕西坚持“一市一策”分类指导,制定多项针对性扶持政策,积极推进撤县设区,依托工业集中区壮大县域经济,鼓励各市县发挥优势错位发展,有效调动了各方面的积极性,陕南经济增长连年超过全省,形成了特色鲜明的区域格局:关中地区围绕航空航天、汽车制造、数控机床、能源装备、输变电设备、通信电子设备生产,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装备制造基地;陕北地区全力推动“以化补油”,新能源利用取得新的进展;陕南地区加快建设原料药种植加工基地和新材料基地,在发展循环经济上成果丰硕。
“一核两轴两带”城镇格局形成。五年来,陕西进一步优化城镇空间布局,制定实施全省新型城镇化发展规划,以大西安为核心,宝鸡、榆林、汉中、渭南为增长极,陇海铁路和连霍高速沿线为横轴,包茂高速沿线为纵轴,陕北长城沿线和陕南十天高速沿线为两带,京昆、福银、沪陕高速沿线为走廊,构建“一核、两轴两带、三走廊、四极”的城镇空间架构,全省城镇总体规划覆盖率达到95%。建成新型农村社区872个,改造县城过境公路41条,保障性住房建设始终走在全国前列。
35个重点示范镇建设成果显著。截至2015年12月底,35个省级重点示范镇累计完成投资479.12亿元,镇区面积扩大68.9平方公里,吸纳进镇人口51.5万人。各重点示范镇相继建成了一批新型工业园区、现代农业园区、文化旅游园区及现代物流园区,吸引了990余家企业落户,提供就业岗位47.93万个。各市政府相继确定了119个市级重点镇,作为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的抓手,一大批市级重点镇异军突起,政策综合效应明显。
31个文化旅游名镇建设步入快车道。文化旅游名镇按照“规划引领、保护修复、完善功能、开发利用、突出特色、宜居富民”的总体思路,着力构建名镇传统“形态”、传承多元“文态”、打造宜居“生态”、丰富旅游“业态”。截至2015年12月底,31个文化旅游名镇完成投资81.91亿元,累计接待旅游人数3117.86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27.84亿元,建设步入快车道。(记者:杨静 王睿)
责任编辑:殷誉玮 审核:秋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