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师范大学近期在科研文化等领域取得新进展

02.05.2015  21:35
            日前,陕西师大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招标项目《黑水城西夏文文献整理与研究》顺利结项,传统文化项目成果获得佳绩,附中老师入选《中国教育报》2014年推动读书十大人物,多方面工作均取得新进展。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招标项目《黑水城西夏文文献整理与研究》顺利结项。 此项目由该校历史文化学院韩小忙研究员作为首席专家承担,是该校完成的第一个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招标项目。该课题是俄藏、中藏、英藏西夏文文献刊布以来,国内学者对西夏文文献的首次系统性研究,内容涉及语言文字学、宗教学、文献整理等多个方面,项目分四个子课题,分别由陕西师范大学、宁夏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河北师范大学相关研究专家承担,该校研究员负责的子课题“基于世俗文献的西夏文字形研究”率先利用目前学界最为完备的西夏文世俗文献语料库对西夏文字形进行了全面整理,完成四百余万字的研究成果,具有典范意义。             据悉,该项目的完成,标志着我国学者对西夏文文献的整理与研究已经进入到集体攻关和数据库建设的新阶段。项目成果的整理出版将引领我国西夏学研究向更深更广发展。                  ——传统文化成果和博物馆育人项目成绩优秀。 “礼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系列活动成果展示交流会暨全国高校博物馆育人联盟第三次会员大会在武汉大学举行。 在127个申报项目中,该校传统文化项目成果《弘扬传统以文化人,助力青春成长——陕西师范大学大学生汉字书写能力提升文化育人工程》被评为十个示范项目之一。在36家高校获奖项目中,该校博物馆申报的《陕西师范大学博物馆志愿者实践育人团队建设》获得优秀奖,会议画册《探秘高校博物馆》对学校博物馆进行了专章介绍。在分组讨论环节,该校博物馆常务副馆长张弛介绍了馆藏特色和正在建设的教育博物馆基本情况,对全国高校博物馆育人联盟发展提出建议。             ——该校附中教师杨林柯入选《中国教育报》2014年推动读书十大人物。 在北京市商务印书馆和《中国教育报》联合北京市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举行的“2014年推动读书十大人物”的颁奖仪式上,陕西师大附中语文老师杨林柯作为陕西唯一一位入选者榜上有名,并代表十位读书推动人物发言,同时接受了北京电视台“特别关注”栏目的专访。据悉,此次推动读书人物是在全国各地推荐的100多位读书人物中经过层层选拔确定的。 (责任编辑:胡玥)  
陕西科研团队国际首创技术变“呆矿”为“金矿”
  铝土矿是生产氧化铝和铝的最主要原材料,被列为我国战略性紧缺矿产资源。解决低品质高硫铝土矿中硫的脱出问题并实现高硫铝土矿的经济高效利用是长期以来困扰我国氧化铝工业高质量发展的难题。11月1日,记者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获悉:该校陈延信教授团队经过10余年的探索实践,攻克了氧化铝工业这一难题,在低品质铝土矿焙烧提质理论与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项目成果应用一年新增产值22.陕西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