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委原书记白纪年逝世 胡耀邦夫人等送花圈
白纪年走了。2015年1月15日13时40分,白纪年在西安逝世,享年89岁。
他一生的经历都与陕西有关:13岁投奔延安,16岁入党,在共青团和中共的陕西省委两大组织内,都做到了最大的官——省委书记。
他是推动陕西农村改革的带头人之一,更是中国共产党执政以来,“第一个用民主推选办法产生的省委书记”。
他是抗癌斗士,34岁起患上多种癌症,54年来,承受了6次大手术。
他喜欢别人叫他“老白”,而不是白书记。这是共青团的风格,平等、热烈、有朝气、有作为。他将这一风格持之此生。
“老白最大的特点是敢于直言,是就是是,不是就是不是,有棱有角。”
老白是谁?
提到他的名字,老同事、老朋友都有些激动。老白是白纪年,生于1926年。按说,他当过很大的官,该称呼官衔叫他“白书记”。可老友们都说,“老白从来不喜欢人叫他什么‘书记’,八九十岁时都成‘白老’了,大家还是喊他老白。”
这只是一个人为人处世很小的特点,却显露白纪年终其一生的个性:性情热烈,没架子,只琢磨事、不琢磨人。
白纪年就任陕西省副省长,是在1979年12月。其时,安徽凤阳小岗村的18位农民,秘密签下承包土地的“生死状”,已整整一年时间了。
而当时陕西一些地方,面对群众期望的“包产到户”,用一名作家的话来形容——“拿得还比较稳”,“左”的做法仍在持续。比如本是社员自己购置的架子车,却收归集体,自留地也被取消。
2014年8月。西安北郊一住宅小区。82岁的陕西省新闻出版局原局长高英杰老人回忆,当年有首歌谣,形容陕西“醒来早,走得慢,出门还要左右看”。
在中共陕西省委党史研究室2013年11月编写的《亲历者说陕西农村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一书中,白纪年回忆,“对来势迅猛的农村改革,还有一些人,思想一下转不过弯来,思想疙瘩一时解不开。就是在省上领导层中,也有一些领导同志,思想上跟不上变革的形势,表现得比较消极、被动。”
在就任主管农业的副省长之前,白纪年是陕西省委农工部部长。他复出任职的第一个报告,就是《关于当前亟待解决的农村经济政策问题的报告》,提出自留地由社员自主经营,社队不干涉;鼓励社员发展家庭副业;社员购买的架子车等生产工具归社员所有;放开国家指导下的农村粮食市场。
延安时期的老新闻工作者张国宁当年旁听了省委召开的地市负责人座谈推行农业生产责任制会。那是1980年10月的一天,白纪年频频发问:“亿万农民为啥拥护包产到户?真理为什么在多数群众一边,而不在阻挡这一大潮的少数领导人一边?”他尖锐地提出,有的领导层思想解放不够,认识不统一,应该支持的没有支持,否定得又太早太急。
2008年12月19日的《各界导报》刊发了张国宁的这篇回忆。张国宁写道,我当记者多年,这是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见到一位被领导者在关键抉择问题上,向他的顶头上级当面锣、对面鼓那样十分尖锐又充分说理的批评。有个市委书记在走出会场时做出了吐舌头的惊讶神情,还悄声说,一个副省长,如此发言,乌纱帽还能戴稳吗?
白纪年在《亲历者说》一书中回忆,新华社记者把他的发言整理成内参。但事后,省委提出严厉批评,说他“不听招呼,不和省委在政治上保持一致”。
白纪年一生在农口工作了25年,开发渭北旱原、参与创建杨凌农科城,他都倾注了心血。2014年5月下旬,西安雁塔路陕西省委东院7号楼,白纪年家。华商报记者向白老提及他在农村改革时的作为,老人微微一笑,就将过往的岁月轻轻放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