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神木:一河两岸美如画 全域旅游焕新颜

21.10.2019  15:40

  “恐龙将脚印留在这里,黄河和长城在这里交汇,游牧和农耕在这里融合,骏马和耕牛在这里同步……许多的貌似不可能,在神木奇迹上演。”文化学者余秋雨曾对陕西神木有过这样的褒奖。

  作为一座资源型城市,煤挖完了怎么办?转型发展才是硬道理。神木腾出挖煤的手挖旅游,让旅游产业驶入发展的快车道。

  10月18日,“转型新发展美好新神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巡礼之神木·融媒体行大型采访活动走进麟州古城、杨家将故里、全国“百强县”陕西神木,参观了陕北最大的县级博物馆神木博物馆,感受中华5000年的文化瑰宝和浓郁的陕北风情。

  登临风景旖旎、钟灵毓秀素有“陕北小华山”之称的二郎山,领略“神木蓝”和“生态美”,聆听神木在转型发展中的最强音,让产业兴起来、文化活起来,旅游热起来……

  展千年文化底蕴铸麟州精神家园

  神木地处边塞,诗情与画意同在,蒙汉文化交融,荟萃了众多风姿独特、雄奇壮美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形成独特的地域文化。

  做工精良、品种繁多的馆藏文物让人啧啧称赞,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石峁文化、杨家将文化让前来参观的媒体记者赞叹不已。

  跟随着讲解员的脚步,媒体记者们依次参观了恐龙厅、史前文明展厅及青铜展厅、秦汉文明展厅及唐宋文明展厅和麟州城与杨家将专题展厅等特色展厅,了解神木的历史,品味陕北历史文化。

  展厅主要展示了以汉文化为主体、融合吸收多民族文化成果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石峁文化、黄土文化、杨家将文化。

  打造“杨家将故里”构建城市新名片

  神木是杨家将主帅杨业的故里,以杨业为首的抗辽英雄家族,杨家将的故事及其精神千百年来在中华大地广为流传。

  一腔热血铸忠心,一生正义顶乾坤。“杨家将精神”代表着不畏艰险、抗敌御辱、精忠报国的历史符号,“杨家将故里”是神木人民的情感寄托。

  杨家将文化是中华民族的重要文化要素,近年来,神木倾力打造“杨家将故里”这张对外展示神木新形象的文化名片,开启了杨家城保护建设工作,让游客和市民不忘“杨家将精神”。

  10000余件文物,凝聚了古人的聪明才智,真实再现了绚丽多姿的神木古文明,博物馆的建成,对神木市的转型发展、文化建设、对外交流做好服务工作和传承麟州文化,弘扬时代精神有着重要的作用。

  旅游带来新希望美丽嬗变新神木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媒体一行驻足神木二郎山,登高远眺,山峦叠嶂、连绵起伏,窟野河、秃尾河汇流于山前,清晰可见古城中轴盛景。

  据了解,二郎山历来是晋、陕、蒙等邻近省区游览热点,年接待游客达30万人次。每年的农历正月初八、四月初八、六月二十二传统庙会,更是商贾云集、游人涌动,场面极为壮观。

  以神木老城为中心,着力开发红碱淖、石峁遗址、高家堡古镇、杨家城、二郎山等七大核心旅游资源的“一心七区四带”为架构的旅游布局已形成。

  2018年,神木市共计接待游客695.63万人次,同比增长28%,实现旅游综合收益70.44亿元,同比增长26%。

  破除“门票经济”从景点旅游走向全域旅游

  远山如黛花儿香,空气清新美如画。曾经的百年煤城实现了从“黑色印象”到“生态神木”,从“一城煤灰半城土”到“一城青山半城湖”,从小旅游格局向大旅游格局转变的华丽转身。人民网、新华网、中国网、中国城市网、中国旅游报、陕西传媒网、凤凰网、西部网等20家中省主流媒体以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相结合的旅游宣传矩阵,吸引游客走进神木、感知神木、感受神奇。

编辑:王晗璐



版权声明:本网注明来源为“西安网”的文字、视频、图片内容,版权均属本站所有,如若转载,请注明本文出处:http://www.xiancity.cn 同时本网转载内容仅为传播资讯,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