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建一局安徽分公司原副总经理违法陪标 获利220万元
两次陪标获利220万元 “职业陪标人”大赚招投标黑钱
串通其他几家投标单位人员多次陪标,从中收取好处费220万元,中国建筑一局安徽分公司原副总经理违法陪标案于近日开庭审理。《经济参考报》记者调查时了解到,该案仅是招标乱象的冰山一角,“陪标”现象已成行业潜规则,甚至出现了“职业陪标人”。业内人士呼吁,根治顽疾需加强监管,保证招投标工作的“阳光运行”。
“职业陪标”利益链出现
2011年3月,安徽省亳州市招投标服务中心发布该市一安置还原小区某标段投标公告,投标期间,参与投标的中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陈某某与包括中建一局安徽分公司原副总经理姜某某在内的其他参与投标单位人员事先串通,向其支付好处费形成“陪标团队”,助力中博建设集团公司最终中标,姜某某因此获利180万元。2012年初,姜某某代表中建一局参与亳州市另一标段工程投标时“故技重施”,得到40万元的陪标好处费。
办案人员告诉记者,“陪标”是招投标惯用手法之一,按规定招投标至少要有3家企业参与投标,为让某一家企业“顺利”拿下项目,有公司就会参与竞标以符合规定,参与投标企业会达成“合作”,事后再收取一定的好处费。检察机关认为,应以受贿罪追究姜某某刑事责任。
上述案件并非个案,近年来陪标乱象在多地屡屡发生。最知名的要数浙江玉环串标连环案。一处不起眼的公园门面房出租招标,背后竟牵出28起、涉案金额10.86亿元的串标、围标连环案,并牵出靠行业潜规则为生的“职业陪标人”。有“职业陪标”企业,两年来赚取200多万元陪标费。
所谓“职业陪标人”即一些企业或个人并不从事实体业务,而是专门以“只陪标不中标”的方式参与招投标活动。不论是否参与竞标,只要报名就能获取退标费,具体价格视工程大小每家3000元至50000元不等。
记者调查发现,“职业陪标”的需求广泛存在。在某网站论坛上就有一则消息:“寻求陪标,要求:装饰二级资质,最近三年有过300万左右的业绩即可,只需提供资质和相关手续,所有技术标和商务标由我方制作,如成功我方支付介绍费。”
有业内人士称,“职业陪标”已形成招投标领域的“灰色利益链”。一些企业“友情陪标”结成利益联盟,常通过商业壁垒排斥、打击其他投标者。
某国企安徽地区总经理王东(化名)告诉记者,如今招标中的“歪门邪道”太多,“前段时间遭遇一次串标,近2000万元成本的项目,最后以5000余万元中标,黑洞多大可想而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