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陵区打造马家底乡村旅游民宿村:一方小院解乡愁

24.05.2020  11:22

  马家底乡村民宿小院。记者程刚摄马家底乡村民宿小院。记者程刚摄

  雨后初霁,万物清新。

  从杨陵城区北行3公里,沿着半山坡西行不远处,有一个隐没在绿树花丛中的小村庄马家底。初夏时节,记者走进马家底,只见村容整洁,屋舍俨然,绿树葱茏,鸟鸣谷幽,让人恍如来到了世外桃源。

  可谁曾想,昔日的马家底,村远、路烂、沟深、人穷。然而,仅仅一年多时间,马家底就发生了巨大变化,从以前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偏僻村,一跃成为远近闻名的乡村旅游民宿村。

   三权分置”,让农民腰包“”起来

  今年65岁的马小团是马家底村村民,他用自己的宅基地置换了社区里的回迁房。一个月前,一家9口刚从村里搬进了杨陵街道办中心社区,过上了出门有超市、学校离得近、就医有保障的城里人生活。

  “现在村里搞开发,把我们安置到了社区,不仅生活质量提高了,我还能回村子务工,也有了收入。”谈起现在的生活,马小团显得十分知足。

  马小团能有“进城可落户,回家可务工”的“两栖”幸福生活,得益于杨凌农村宅基地所有权、资格权、使用权“三权分置”改革的探索和实践。如今,在马家底,像马小团一样,将自己的宅基地使用权有偿退出,安置在社区的已有36户,占全村人口的三分之二。

  “宅基地的所有权是集体所有,村民作为村集体成员,年底可参与集体经济收入分红,有一笔股份收入。村民在这里干活、打扫卫生、参与民宿建设,有务工收入。村民再将林地、猕猴桃地以林地流转,还可以得到土地流转收入。多个渠道增加收入,相信村民的腰包一定会‘鼓’起来!”负责项目建设的杨陵区文化旅游投资发展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卢为利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他说,等项目建成后,停车场管理、餐饮住宿服务,或者参与经营,再加上持股的固定分红,村民们的收入还会增加。

   大干快上,让项目建设“”起来

  马家底村位于杨陵北坡半山腰,仅有51户村民248口人,是杨凌示范区较为偏远的一个小村庄。多年来,村民仅靠农作物生产,收入甚微,大多数青年人外出务工。“以前我们村,人口少,坡地多,光棍就有六七个,很多女子都不愿嫁过来!”作为土生土长的马家底人,谈起村子的往昔,村党支部原书记马乃生不堪回首。

  北依小河,东临小灵山,西接凤凰岭,依山傍水的独特地形地貌和绿色植被是马家底的最大资源。在政府的引导下,依托自然资源优势发展乡村旅游,迅速成为马家底人的共识。马家底被列入重点建设项目后,杨陵区高度重视,立即组织调研论证,广泛征求意见,最终一个以小湋河生态廊道为轴,与崔西沟农耕休闲板块、小灵山湿地生态板块形成“一廊三板块”的马家底湋水乡邻康乐谷项目正式立项。从此,这个小山村擂响了旅游开发的战鼓。

  今年春季以来,马家底乡村民宿项目受疫情影响也曾一度停滞,但在复工复产的建设热潮中,杨陵区包抓干部现场督导,包抓部门驻村办公,建设单位战雨天、抢晴天,甩开膀子昼夜奋战,整个项目加速推进。同时,杨陵区还多方筹措了500余万元,为这个富民项目配套了水、电、气、路等基础设施,还给村里修建了乡村学堂、村史馆、乡村书吧等,一个乡村振兴示范村正在一步步变成现实。

   市场运作,让投资者“”起来

  在马家底村西北角,有一处古朴别致的“时光小院”,门前柱子上镌刻的“栖息心灵乡村民宿听风雨,细品岁月时光小院话酒茶”对联,巧妙地表达了主人的意图。这座小院是浙江商人李正伟投资建设的。“马家底依山傍水,地形独特,植被茂密,风景秀丽,是发展乡村旅游的好地方。”李正伟对未来充满了信心。

  自马家底乡村民宿项目启动以来,杨陵区按照市场化运作的原则,积极引入社会资本,由马家底村集体经济股份合作社联合杨陵区文投公司,成立了杨凌湋水乡邻旅游开发有限公司负责运营,按照“做旧如旧、回归自然、彰显特色”的思路,通过“国有企业+村集体+社会资本”的合作模式,建立了农民和政府之间的利益联结体,共同推动项目健康可持续发展。

  “流转也行,自己发展也行,出租代管也行”,马家底村这种灵活的政策,不仅吸引了社会资本争相涌入,也让许多有能力的村民产生了返乡投资创业的渴望。48岁的村民马战鹏,多年在九寨沟旅游景区上班,听说村上搞旅游开发,他便提出留着自家的宅基地,打算回来后装修自营。

  “千红万紫安排著,只待新雷第一声。”作为乡村旅游转型升级的示范样本,杨陵马家底必将吸引众多游客的目光。(记者程刚通讯员尚遥)

编辑: 石悦琳



版权声明:本网注明来源为“西安网”的文字、视频、图片内容,版权均属本站所有,如若转载,请注明本文出处:http://www.xiancity.cn 同时本网转载内容仅为传播资讯,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