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西咸新区成功入选我国首批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成为西北地区首个建设试点。西北地区水资源相对缺乏,在城镇化过程中能否有效地利用城市雨水就成为西北地区城市生态建设的重要一环。西咸新区引入国际领先的规划建设理念和低影响开发模式,不断探索适合西北地区的海绵城市建设方法,走出了一条生态城市的绿色之路。
三级雨水收集系统让雨水不再是“过客”
走进西咸新区沣西新城,一条6.8公里、不间断的绿色长廊从城市规划核心区穿城而过,连接起渭河和沣河,这不仅是沣西新城城市设计的亮点所在,更是海绵城市建设的神来之笔。
4月初,连日的大雨丝毫没有影响到绿廊两边的道路,与传统城市用大管道将雨污水排走的处理方式不同,绿廊两侧的道路上没有雨水篦子,而是在路沿上开了若干个小口,雨水顺着地势流入马路两侧的低洼绿地,经过花草、砂石的不断过滤,雨水渗入周围的土壤,补充地下水。
“让雨水‘停一停、流一流、渗一渗’,通过‘建筑与小区对雨水应收尽收、市政道路确保绿地集水功能、景观绿地依托地形自然收集’的三级雨水综合利用系统,让雨水在城市中自然迁移,不仅减少了水环境污染治理费用,降低了城市内涝造成的巨额损失,还大大减少建设排水管道和钢筋混凝土的工程量,使建设成本大幅降低。”西咸新区管委会副主任兼沣西新城管委会主任刘宇斌介绍说。
田园城市格局让城市回归自然
海绵城市不仅仅是技术层面的创新,更是城市发展理念的转变。西咸新区作为全国首个以创新城市发展方式为主题的国家级新区,以建设现代田园城市为目标,突出生态文明建设,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以自然河流、生态廊道、道路框架构建布局合理、绿色生态的组团结构,形成“开敞田园、紧凑城市”的“大开大合”空间布局,最大限度地保护原有的河流、湖泊、湿地等水生态区。
近年来,西咸新区先后启动了区域内渭河、沣河、泾河综合治理工程,使其恢复行洪、蓄水等生态功能,并沿线建设了生态景观廊道和多个湿地公园。利用大遗址保护区、基本农田和生态绿地构建城市绿色廊道。对原有生态格局进行保护与恢复,为海绵城市建设打造良好的生态本底,实现了城市与自然的互动。
多渠道资金确保“海绵体”落地
西咸新区海绵城市的建设也得到了国家层面的认可。在近日公示的2015年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名单中,西咸新区成功入选,成为全国16个城市之一,也是西北地区首个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
为了确保海绵城市建设能稳步推进,此次获得海绵城市建设试点资格的城市将按照城市规模分档,获得来自国家的补助资金。西咸新区将获得每年4亿元的专项补助资金,连续三年不变。对采用PPP模式达到一定比例的,将按上述补助基数奖励10%。
下一步,西咸新区将在新区建设中深入推动海绵城市建设,整个投资规模将达31亿元。“西咸新区将积极扩宽融资渠道,持续探索以地方及社会投入为主的多元化、可持续投融资机制,确保海绵城市建设落地。”西咸新区有关人员介绍说。
据了解,对试点区域的污水处理厂、中心绿廊等经营性公共项目,西咸新区将推进特许经营,吸引社会资本;对雨水泵站、绿地公园、滩区整治等工程,将加快公共服务社会化,采用政府购买服务等模式,吸引社会资本投资非经营性公共项目,降低建设和运营成本。(来源:陕西日报)
责任编辑/张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