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市民家抗霾支出6500多元

08.01.2017  02:03
核心提示: 自去年12月中旬出现严重雾霾天气以来,我和爱人粗略计算了一下,仅抗霾支出就达6500多元。与个别家里加装了新风系统的同事相比,我们这个普通工薪阶层的开支还算少的。”“雾霾一下子把部分邻域的经济给拉动了,最近只要与雾霾有关的商品,基本上销量都很火。”1月7日上午,家住西安太乙路南段一小区的惠女士和爱人秦先生回顾着这几天的抗霾经历这样说道。针对惠女士和爱人秦先生的“抗霾”消费,记者先后走访了医药超市、家电市场、花卉市场以及复印店等场所,了解到的数据惊人。

“自去年12月中旬出现严重雾霾天气以来,我和爱人粗略计算了一下,仅抗霾支出就达6500多元。与个别家里加装了新风系统的同事相比,我们这个普通工薪阶层的开支还算少的。”“雾霾一下子把部分邻域的经济给拉动了,最近只要与雾霾有关的商品,基本上销量都很火。”1月7日上午,家住西安太乙路南段一小区的惠女士和爱人秦先生回顾着这几天的抗霾经历这样说道。针对惠女士和爱人秦先生的“抗霾”消费,记者先后走访了医药超市、家电市场、花卉市场以及复印店等场所,了解到的数据惊人。

普通市民家抗霾支出6500多元

昨天上午,记者在苏宁电器雁塔路卖场了解空气净化器的销售情况时,正好碰见一对正在选购空气净化器的中年夫妻。这位姓惠的女顾客说,她家住在太乙路南段一小区6层,由于楼体正好临街,平时只要打开窗户,桌子上短时间内就会落一层灰。近期出现严重雾霾天气以来,屋子里的空气状况更加糟糕。元旦小长假期间,他们花了3999元给家里买了一台空气净化器,感觉室内空气一下子比以前好多了,但空气净化器通常放在客厅里,她和爱人、母亲、儿子一到晚上都把卧室门一关,空气净化器就等于成了摆设。

“今天过来又买了两台价格比较便宜一点的空气净化器,每台998元。从去年12月中旬出现严重雾霾天气到现在,我们家光购买空气净化器就花了5997元,加上10个口罩140元,6盆常春藤120元,给汽车加装个放霾滤芯200元,学校停课期间给儿子复印打印、购买学习资料130元,光这些开支加起来就6587元,这还不算我和爱人每天中午叫外卖的。我们单位有两个同事最近还给家里加装了新风系统,一个就达1万多元,我们家的抗霾开支和人家比起来还算是少的,甚至才是人家的四分之一。”惠女士的话音刚落,她的爱人秦先生乐呵呵地说,“雾霾一下子把部分邻域的经济给拉动了,最近只要与雾霾有染的商品,基本上销量都很火。”

连日来,记者先后走访了医药超市、家电市场、花卉市场以及复印店等场所,了解到的市民为抗击雾霾所耗费的支出数据惊人。

防霾口罩销量倍增质量堪忧

记者随后来到安西街周边3家医药超市,每家口罩平均每天销量是平时的5倍左右。其中安西街一家医药超市工作人员指着货架上的各种款式的口罩说,“我们店里的口罩从每只13.5元到440元的都有,其中440元的电动口罩销量非常一般,220元的每天还能卖出两三个,销量最好的要数每个13.5元的防霾口罩,每天能卖出70多个,价位比平时略微高了一点,但涨幅不大。像平时,口罩每天最多就卖出两三个,大多数时候无人问津。这主要与近期天气有关,这一两天还不算太火,1月3号前后,每天要卖出上百个,因为这种口罩只能戴3天左右,不能清洗,多数顾客一买就是几个。

“也没说把口罩质量弄得好一点,有些品牌的防霾口罩感觉起不到防霾作用。”一位50多岁的男子一边挑选口罩,一边给女工作人员说。女工作人员告诉他,口罩的类型及品牌比较多,像大众化的口罩当中,有的是加芯的,可以把内芯取出来清洗,有的是一次性的,像价位相对比较低的这种类型口罩,戴的时间长了就起不到效果了,主要与使用有关。该男子噘着嘴摇了摇头说,“我前几天买了一个只带排气孔的口罩,经过一家早餐店时,戴着口罩都能闻到一股子炸油条的味道。回家后取下带放到柜子上,傍晚出门时一戴,口罩里还有一股子油条味,我都怀疑这种口罩能不能起到防霾的效果?”女工作人员说,“那都是厂家送过来的,我们也没有办法,你可以选择其它类型和价位的口罩么。”

常春藤绿萝成了香饽饽

在建国路一家花店里,刚从一辆面包车上卸下17盆绿萝、22盆长寿花的何老板说,“这些绿植估计到明天中午就又卖光了,这两种最近这几天买得特别快。昨天(1月6日)下午2点多送来了22盆绿萝,到下午5点多钟就剩下8盆了。今上午从8点半开门到10点左右,8盆绿萝全部卖完了,平常每盆卖20元,这几天每盆卖28元都供不上货。长寿花的价位比较高,每盆卖35元,但也不愁卖。购买的都是附近的居民,有些顾客一买就是四五盆。也有个别单位的,由于购量比较大,我们联系好以后,让花圃直接就送到单位去了。”何老板说,他和西安东郊一家苗圃有长期合作,平常替对方代销一些时令花卉,最近这段时间主要以销售绿萝和长寿花、发财树、杜鹃为主,听送货的工作人员讲,苗圃里最近培育的绿萝都快断货了。

北侧一家花店女老板孔女士说,“我们店最近除了绿萝以外,每盆39元的常春藤销量非常好,它主要过滤三氯乙烯、甲醛、苯 、二甲苯。很多人在家里种植物,除了增加一抹绿意,也是为了改善空气。特别是现在,户外总是雾霾天,一天大部分时间不出门,起码得保证室内呼吸到的空气更新鲜。盆栽植物能过滤空气中的污染物和有毒化学成分,在改善空气质量方面的作用比你想象的还要大。但不同植物过滤空气的能力不同。”

孔女士说她毕业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专门学习苗木花卉培植的,毕业后在一家苗圃当技术员,休完产假后帮助公公照看一下这个花店。她一边给记者介绍着,一边拿出一本杂志,指着一篇文章说,“哪些绿植才是最佳的废气过滤神器呢?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在1989年就做了相关调查研究,让研究员在太空站测试净化空气的方法,从而找出了18种最能改善空气质量的植物。虽然年代久远了些,这一结果在今天雾霾严重的环境下还是很实用。目前在北方易于养殖的有常春藤、菊花、白鹤芋、红边竹蕉、虎尾兰、山麦冬、火鹤花、绿萝、吊兰、香龙血树、大叶棕竹、垂叶榕、棕竹、万年青、金伯利皇后蕨、波士顿肾蕨、江边刺葵等,大家伙可以根据各自的喜好来选择养植。”

空气净化器销量比平时增加18倍

记者随后来到解放路苏宁电器生活广场卖场看到,该处的空气净化器品牌达十余种,价位从每台399元到2.2万元不等。据工作人员将,最近一段时间价位在3000—4000元的空气净化器销量最好,仅卖场平均每天要卖出七八十台,线上销量更加火爆。但价位与平时几乎持平,没有出现突击涨价的情况。为了证明近期空气净化的销量,另外一名工作人员现场用手上网调出一家电商平台的数据说,“进入1月份以来,西安的空净器销量,是去年同期18倍!”

记者从这位工作人员提供的数据发现,去年12月16日至12月20日,口罩销量环比增长超过260%,同比增长超过380%,空气净化器销量环比增长超过50%,同比增长超过210%,随着雾霾天气的持续与污染加剧,口罩、空气净化器的销量日益增长。在购买净化器价格大多集中在2000-2999元价位,其次是5000以上价位。在口罩销量最多的省份(含直辖市)中, 陕西 仅次于北京排名第二,而口罩销量最多的城市(含直辖市)中,西安同样仅次于北京排名第二。

来自这家电商的数据显示,我省境内1月1日至1月3日,口罩销量是去年同期的近6倍,空气净化器销量是去年同期的15倍,其中西安市场空气净化器销量是去年同期的18倍。2016年12月19日至12月20日,西安地区口罩销量环比增长超过650%,同比增长超过7800%,空气净化器销量环比增长超过435%,同比增长超过4160%;在此期间,全省口罩销量环比增长超过670%,同比增长超过7240%,空气净化器销量环比增长超过440%,同比增长超过3350%。

打印店排长队 送水工身体透支

“1月3日至5日中小学停课期间,我也像绝大多数家长一样,每天按照老师通过微信群、QQ群布置的作业,给孩子下载、打印、复印学习资料。由于家里没有打印机,只好去小区和学校附近的打印店。”周女士说,1月3日中午,她带着女儿去东羊市一家打印店给孩子下载、打印资料时,门口竟然排着一条长龙,多数都是家长带着孩子,在此等了40多分钟才把资料弄出来。记者从周女士手机微信聊天记录中看到,家长群众讨论最多的要数如何给孩子把学习资料弄出来,其中一页记录显示一位家长说:算了,看来老师今天布置的作业工程量浩大,用笔抄写来不及了,还是去打印部吧。”另外一位家长说:“复印部的人太多,‘霾假’第二天去排了半个多小时。”

打印店的生意真的这么火爆吗?和平路一家打印店老板说,“前几天把打印机都给‘热死’了,每天只要一开门,就不停的有中小学生来打印、复印学习资料,打印机工作时间太长,打印出来的资料摸上去都是烫的,我这机子也两三年了,5号那天下午突然不工作了。都是学生,咱也不能跟娃们收费太高,平常打印一张A4纸收5毛钱,那几天虽然人多,还是维持原价,要不然以后就没有生意了。咱把店开到学校附近,就是图给娃们提供个方便,特殊情况,咱也不能胡乱要价。你去问问家长,西边那家打印店火爆了一上午,再就没人去了。他打印一张资料,要人家学生一块钱,这简直是胡整呢。”

正在和这位老板聊天过程中,一名送水工将一桶纯净水扛了进来。打印店老板和这位送水工寒暄过程中,送水工李师傅说,“这一阵子简直邪了门了,每天要水的客户反常的多,按理来说,冬天是水生意比较淡的时候,可这段时间弄得我身体都快透支了,每天不停点的送水,工作量是往年这个时候的两三倍。我前几天给文艺路一家客户送水时这才弄清楚了,说是雾霾天要多喝水,不知道有没有科学依据,反正我是累得够呛。”打印店老板听完后哈哈大笑着说,“生意好了,你还嫌累。我从新闻媒体上看到过,医生确实说过这种话,应该有科学依据。在这种空气状况下,只要对身体有益的事情,人们都会去干。像我平常每到饭点的时候都把店门关了去吃饭,最近没天都是叫外卖,能不出门,尽量不出门。”

首席记者 赵丽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