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乱象频发 向问题食品说不

17.03.2015  10:12

    西部网讯(陕西广播电视台《今日点击》)中午好,听众朋友!欢迎收听陕西广播电视台广播评论节目《今日点击》,我是主持人骆萍。

    各位听众,今天是2015年3月16号,星期一,农历正月二十六,首先来关注今天节目的主要内容。

    听众朋友,一段时间来,接二连三食品安全事件还是让消费者忧心忡忡,3.15消费者权益保护日之际,这一问题再度成为大众关注的焦点。那么,这些问题食品将会给消费者带来哪些损害?如何维护百姓的生命健康安全,保障公众最起码的生存权益?记者带您再看食品安全。

    食品安全问题频发的原因在哪里?正在修订的《食品安全法》能否给犯罪分子足够的震慑?如何破解食品安全犯罪违规成本过低、违规者不断铤而走险逻辑怪圈?《观点面对面》,两位专家将展开探讨。

    这些年的食品安全问题有哪些特点?在法律的严惩和道德的自律上我们还能做什么?如何除去国人心头的食品安全之殇?一起走进今天的《观点面对面》。

    首先我们来认识一下今天做客直播室的嘉宾:陕西师范大学营养科学与食品工程学院副院长张宝善和陕西省委党校科技教研部副主任梁军。

    说起食品安全,大家就能列举出一长串不安全食品的黑名单——“绝育”黄瓜、假羊肉、染色馒头、地沟油,还有节目里的毒豆芽、毒蜂蜜,究竟什么敢吃?什么不能吃,让人疑惑不已。我们先来听一位听众的感慨:

    “问题胶囊”、毒豆芽、早产粉条,食品安全问题是层出不穷。真不知道,明天又会是哪一种食品或药品,被列入黑名单?只是,我们可以不吃螺旋藻、不吃燕窝,但我们可以不吃油、不吃肉、不喝奶、不吃药吗?”

    就像这位听众说的,饭我们不能不吃,但不安全食品时不时让我们感到错愕不已。两位老师,你们在平时生活中对食品安全有哪些顾虑和担心?张宝善,纵观这些年的食品安全问题,你认为有哪些不安全问题呢?

    梁军:作为一个普通的消费者,我的确经常担心,首先是地沟油,再一个是肉制品,这二者的担心和顾虑经常有。另外我在外面的就餐习惯是,早餐我一般不吃油条,在外面就餐一般不点肉菜。

    张宝善:我国是人口大国,食物资源短缺,又是经济不太发展的国家。食品安全问题层出不穷,但近年来随着国家对食品安全的高度重视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食品质量和安全与过去相比,越来越好。

    食品安全与生活息息相关,在充斥着问题食品的社会中,没有人可以独善其身。那么食品安全问题频发的原因在哪里?两位嘉宾。

    梁军:从主观上来讲,我觉得我们的工作存在待改进的地方。一是我们的监管链条有漏洞,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现象比较普遍;二是社会转型时期人们的价值观丧失,有些食品安全事件的始作俑者他可能并非十恶不赦,但是他确实做了,就是近几十年以来在我们社会普遍存在的经济利益至上的现象的确到了反思的时候了。

    张宝善:食品工业基础薄弱,我国的食品工业起步从八十年代开始的。从传统的手工业到今天,时间很短。食物资源短缺,人口众多,特别是贫困人口,人均占有量很小。生产者和消费者安全意识不足。食品监管力度不足。

    刚才嘉宾跟我们一道分析食品安全频发的原因,那么针对这些原因,我们的解决之道又在哪里呢?

    梁军:治标治本相结合。治标之策在于依法管理,治本之策在于价值观重塑。

    张宝善:食品安全问题是长久问题,不能一蹴而就。提高国民对食品安全意识和消费意识。发展现代化的食品工业。

    很多人都在疑惑,食品安全乱象频发,监管到底缺失在哪儿?我们还能吃什么?两位听众就提出自己的观点,来听一下:

    “现在的食品还能让老百姓放心吗?一些食品制造企业利欲熏心,无视社会道德和法律,为获最大利益,添加一些有毒有害的添加剂,简化加工设备,不注重加工环境,钻法律的空子,以次充好,造假泛滥,对这样的企业一定要加大处罚力度,绝对不能手软。

    “我觉得,我们应该建立完善的信息网络,从食品的源头、经手的所有中间人包括生产商,销售商,最后到消费用户,全部记录,这样出了问题就有据可查。

    两位听众一个建议要加大处罚力度,让那些黑心企业翻不了身。另一个建议要建立完善的信息网络,哪个环节出了问题一查便知。两位老师,您觉得这两位听众的建议怎么样?

    梁军:建议很好,但是真正实施,落到实处有难度。

    张宝善:我觉得很好,但是消费者的安全意识,自我辨别的能力很重要。任何环节都没出问题,我们应面对现实,企业也不想去生产假冒为例的食品,但不降低成本就会倒闭,一些消费者为了生存不得不买价廉的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