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召开高等职业院校诊断与改进工作培训会

16.05.2016  21:38
            2016年5月6日至7日,陕西高等职业院校诊断与改进工作培训会在咸阳召开。会议特邀全国高职高专校长联席会主席董刚教授、全国高职教育著名专家杨应崧教授、全国职业院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指导方案指标体系制定核心组成员赵佩华教授作专题报告。



陕西高等职业院校诊断与改进工作培训会现场

全国高职教育著名专家杨应崧教授作专题报告
              杨应崧教授以“抓诊改、强保证、激活力、促发展”为主题,结合国家政策和国内外实例,从“诊改”目的与意义、建立“内部质保体系”的思路、“内部质保体系”的建设运行和“内部质保体系”的诊断与改进等4个方面,深入阐述了高职院校诊改工作的意义、目标、思路和工作路径。他强调,高职院校在诊改工作中要注重“定位、导航、体检、矫治、改革和创新”,要按照“思考、探索、实践、该进、完善、提升”的路径开展工作,要勇于创新突破,创造性地超越既定目标。             董刚教授以“高职教育服务社会发展研究与实践”为主题,运用大量高职教育服务社会发展的典型案例,从高等职业教育服务社会的内涵、路径、实践与思考等4个方面,深入阐述了新时期高职教育服务社会的新思路、新模式、新做法、新尝试和新探索,为高职教育服务社会创新发展指明了方向。             赵佩华教授以“高职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指标体系解读”为主题,从教育部《高等职业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指导方案(试行)》切入,重点阐述了如何构建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改参考指标和诊改复核等3个方面的内容,明确了高职院校诊改工作怎么想、做什么、怎么做、做得怎样、如何改进、如何提升等问题。             本次专题培训,既有宏观的理论思考,又有微观层面的深入剖析,对促进和完善陕西省高职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的建设,树立现代质量文化,强化办学特色和内涵建设,加快陕西省高等职业教育内涵式发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来自全省37所高职院校的领导和教师代表共400余人参加了培训会。 (责任编辑:刁巧燕)  
陕西科研团队国际首创技术变“呆矿”为“金矿”
  铝土矿是生产氧化铝和铝的最主要原材料,被列为我国战略性紧缺矿产资源。解决低品质高硫铝土矿中硫的脱出问题并实现高硫铝土矿的经济高效利用是长期以来困扰我国氧化铝工业高质量发展的难题。11月1日,记者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获悉:该校陈延信教授团队经过10余年的探索实践,攻克了氧化铝工业这一难题,在低品质铝土矿焙烧提质理论与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项目成果应用一年新增产值22.陕西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