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高考老师告诉你怎样度过考前这几天 早睡早起 回归课本
中、高考的脚步越来越近,现阶段学生该如何学习?要注重哪些细节?如何将状态调整到最好?临时抱佛脚可取吗?昨天,记者分别对话中、高考老师,他们用经验为考生支招。
中考老师:徐雄,就职 西安 高新一中初中校区,语文高级教师,德育副主任。
高考老师:李彦斌,就职西安新黄河文化培训中心,高级教师,从教40余年。
考前复习要回归课本和基础
记者:距离中考只剩20多天,高考只剩一周时间,现阶段考生们该如何学习?相对之前的学习方法,需要调整吗?
徐雄:总结归纳一下,就是回归课本,回归基础。在最后的冲刺阶段,大局已定,学生一定要抓住该抓住的分数,保证不丢基础分,就是成功。肯定需要调整,要适当做题,查漏补缺。这个阶段不能再用题海战术了,要做细做精,放慢做卷子的速度,把试题反映的知识点做小专题复习,不能一对答案就过,一定要问问自己,试题答案背后的知识点掌握了没有。
李彦斌:现阶段要回归课本,夯实基础,就这么简单。要调整自己,有重点、有计划的学习,难题、偏题、怪题不要再做了,不要纠缠了。另外,从经验来看,死记硬背的效果并不好,要理解掌握。
有序答题 从容应考
记者:考前、考中还有哪些细节需要注意?
徐雄:考前注重细节,挖掘潜力,抓住基础知识的重点和易错点,具体可按照老师的指导去复习。考中要重视审题,抓住题干的提示词,不要因为审题不严谨而丢不必要的分数。答题还要尽量简练、准确、清晰,分层作答。还要合理分配答卷时间,有些难题实在不会就放弃,尽量留足检查的时间。考中紧张是肯定的,但一定不能乱。
李彦斌:高考主要考4个能力,获取和解读的能力,调动和运用基础知识的能力,描述和阐释的能力,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也就是说,一个知识点,换种形式会用吗?如何描述一个现象?现在孩子这方面弱,不会描述易丢分,考前在这方面再重视一下。还有基本技能的掌握,比如画图的能力。考中要沉着冷静仔细,发散思维,举一反三。
调整心理和身体 最佳状态去应考
记者:如何调整到最佳状态去应考?
徐雄:身体方面,坚持锻炼,保证每天最少半个小时活动时间,既可以缓解学习压力,又可以把身体调整到最佳状态。不过切勿剧烈、大运动量、对抗性强的运动,避免受伤。另外,天热了,不能贪凉,喝冰饮料吃冷饮,吹空调,也要避免外面不洁净的食物。再一个就是调整心态,不用压力过大,平常心面对。
李彦斌:高考就在眼前,这个阶段就是要调整心态,自我减压,有些孩子吃不下饭,睡不着觉,那是典型的心理素质不行,压力过大。
挑灯夜战不可取 规律作息很重要
记者:很多孩子为了冲刺,都开始了挑灯夜战式的临阵磨枪,可取吗?
徐雄:绝对不可取,学习是一个积累的过程,考前最重要是调整状态,把最好的自己发挥在考场,熬夜会影响人的身体状态,不提倡。考前两周,考生要主动调整作息时间,建议晚上22时睡觉,早上6时起床,有条件的话午休40分钟左右。
李彦斌:不可取。十点准时睡,早上准点起,不需要熬夜,大人熬夜第二天都没精神,别说孩子了,没精神会影响第二天复习,何必呢。另外,孩子和家长,千万别相信那些“专家押题”类的试卷,全是忽悠人的,还是应该回归课本,夯实基础。
本报记者 张亮
2015中高考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