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黄河流域生态空间治理十大行动》发布
“陕西坚持以增绿为治黄之本,持续实施生态空间治理工程,毛乌素沙地即将从陕西版图‘消失’,黄土高原腹芯地带自然保护地群基本形成,森林覆盖率达到36.8%,年均入黄泥沙量由8.3亿吨减少到2.68亿吨。”昨日上午,省政府新闻办举办新闻发布会,陕西省林业局党组书记、局长党双忍介绍黄河流域生态空间治理十大行动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黄河在陕西境内全长719公里,流域国土面积、人口、经济总量分别占陕西的65%、76%和87%,这一区域的生态保护治理对陕西乃至全国十分重要。按照省委省政府安排部署和《陕西省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2020年工作要点》任务分工,省林业局制定出台《陕西省黄河流域生态空间治理十大行动》,并将此作为2020年工作的“1号任务”。
治理黄河,重在保护,要在治理。党双忍表示,根据气候、植被、土壤、水文、地形、地貌等自然环境特征及其空间分异规律,综合考虑,陕西黄河流域生态空间治理十大行动的总体布局是“三屏三区一廊一带”。此次发布的十大行动总体思路是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为指导,以生态空间山清水秀为总目标,以生态系统提质增效为抓手,以“三屏三区一廊一带”为重点,坚持“宜林则林、宜灌则灌、宜草则草”,力争到2030年新增森林面积830万亩、森林覆盖率增加4个百分点。记者获悉,《陕西省黄河流域生态空间治理十大行动》具体内容如下:
对自然保护地体系展开建设行动。进行调查与评估,整合优化各类自然保护地。新建毛乌素沙地柽柳、长柄扁桃和黄土高原古柏等天然集中区原生境保护小区(点),做好子午岭(桥山)国家公园前期研究工作,构建黄土高原腹芯自然保护地群,推进生态空间升级保护。
开展自然生态资源保护行动。建立健全生态空间测量体系,实行森林资源动态监测,完善森林督查、林地资源分类分级管理制度。配合开展草原资源调查,建立监测评价体系。加强湿地保护管理,完善湿地监测网络体系和分级管理体系,力争到2030年湿地保护率达到50%以上。
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对大熊猫、朱鹮、羚牛、金丝猴“秦岭四宝”和遗鸥、褐马鸡、原麝、华北豹等国家重点野生动物保护,严厉打击非法猎捕、交易、等违法行为。推进红豆杉等国家种质资源库建设,申报建设一批国家种质资源原地保存库、乡土树种采种基地、林木良种繁育基地。
对生态空间进行提质增效行动。精准提升黄龙山、桥山、关山等重点林区森林质量,每年营林80万亩以上。实施退化林修复工程,加强退化灌木林抚育经营,合理调整树种结构,改善林分质量,提高森林生态系统稳定性。
开展退化草原修复,恢复草原植被,增强自我修复能力。加强抗旱节水等造林技术的研究应用,实施困难立地生态重建,修复关中北山、白于山区、毛乌素沙地、黄河沿岸等重点区域的生态系统。探索建立先造后补、以奖代补、购买服务、赎买租赁、以地换绿等机制,推广“互联网+全民义务植树”模式。
加快低产园改造和品种改良,推行产品标准化、绿色及有机化生产。打造特色经济林标准化示范园和示范基地,建设一批高质量特色经济林产业重点县,有序发展林下养殖和木耳等食用菌栽培,推进示范基地建设。开展森林生态标志产品认证,大力发展电子商务,探索生态富民产业发展新模式。
建设生态服务体系行动,编制《陕西省森林康养基地建设规划》,提出以秦岭北麓、黄桥、关山等为重点的森林康养基地名录,推进示范基地建设。宣传延安退耕还林、榆林治沙成效,培育生态文化产品,鼓励开展主题文创、绘画、摄影和影视创作,讲好“黄河故事”,延续历史文脉。
严格落实防火责任制,对黄帝陵等重点区域严防严守,森林火灾受害率控制在0.9‰以内。做好红脂大小蠹防控,完善林业有害生物检疫检查站布局,林业有害生物成灾率控制在4.6%以内。建立健全陆生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防控管理体系,筹建“一个中心、二个场所”陆生野生动物疫病诊治隔离场所,维护公共卫生安全。
建立健全生态空间分类体系,推进理论创新,巩固和提升现有重点实验室等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水平,建立科技创新平台,组建研究创新团队,推进人工智能应用体系建设,构建生态空间治理一张图。
支撑保障体系建设行动,全面推行林长制,定期开展督查督导。完善政策法规,加强执法监督和宣传教育,强化法制保障。开展“生态卫士”专项教育,加快推进生态卫士体系建设,增强生态绿军战斗力。
编辑:刘伟
版权声明:本网注明来源为“西安网”的文字、视频、图片内容,版权均属本站所有,如若转载,请注明本文出处:http://www.xiancity.cn 同时本网转载内容仅为传播资讯,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