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种人”与殖民债

15.08.2015  13:56

  宁泽涛在世界游泳锦标赛获得一百米自由泳冠军,开亚洲人在此项目夺冠之先,一时全民振奋。很多媒体以“创造黄种人历史”呼之,将他与其他“改写黄种人历史”的中国运动员如刘翔、李娜、姚明相提并论。突破竞技运动中的种族刻板印象,当然值得书写,尽管体育向来与民族主义情结并行,且在当今中国,体育明星倏忽间便被卷入娱乐消费大潮。

  但我要指出的是:为何我们以“黄种人”自居,似乎那是我们与生俱来的标签?中国乃至东亚,人们的肤色因气候环境、基因遗传、日晒程度等深浅有别,统称“黄皮肤”显然武断,况且这背后是通常被忽略的不平等权力关系和尚未被清理的殖民遗毒。

  如此说并非责难任何个体或媒体,而是应趁此机会厘清“黄种人”这一十九世纪初欧洲人强加给东亚人的、极富种族歧视与殖民色彩的伪科学观念。

  两百年来此标签被我们毫无质疑地内化为自我身份认同,在意识里根深蒂固,因此有必要介绍一解构“黄种人”神话的“解毒剂”:台湾大学外文系教授奇迈可(Michael Keevak)的书《成为黄种人:种族思维简史》(Becoming Yellow: A Short History of Racial Thinking,普林斯顿大学出版社,2011)。

  读此书可看出奇迈可深厚的语言功底(除英文外,大量引用拉丁、法、德、意文资料)和整合材料能力,学识广博,将旅行描述与医药、科学文献结合论述。他的选题由大家“知其然”的事实(东亚人为“黄种人”)为起点,探究其“所以然”(因何、自何时起以“科学”为名被政治性地人为建构),如此看颇有新意,而且为东亚种族“去污名化”在“后殖民时代”有积极的意义。(摘编自大公报 作者:张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