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错过的阅读

04.04.2015  11:20

  学生时代,你不是所谓的文青,连华人世界最家喻户晓的《红楼梦》,现在想来,你都无法确定是否读过;连金庸的武侠世界,也是经由港剧一窥究竟的。仅存的阅读记忆是,由松元清张开始的一连串日本推理小说,以及一套拜大学女友之赐的拉丁美洲漫画书《娃娃看天下》。

  这样的你,在投入柴米油盐酱醋茶的成人世界后,竟有一段时期会偶尔逛逛书店,甚至跟流行,陆续买了当时在台湾掀起风潮的村上春树的数本小说,也买了少量的中外文学作品,而且不是买回家摆在简陋的书柜而已。但,这一段接触文学作品的时期却如同夏日雨后乍现的彩虹般短暂,至于原因,你一直分不清是因为灯红酒绿的花花世界更有趣,还是本质上你就是个没有文学基因的人。

  无声无息的时间对你的作用,与其对芸芸众生一样,慢慢地改变了你的面貌、生活型态及社交圈,没想到后两项的变化,冥冥之中又将你推向文学的天地,且奇特的是,是先从想写小说开始,再变成喜欢阅读。这样的变化,谈不上什么心路历程,但如果有人问起,你倒是可以讲出一段出乎大家意料的故事,但你可能只会扼要地说,在人生的旅途中,我们总会遇到一些人、发生一些事,而这其中,有的会一直存留于我们的记忆中,甚至催化得我们好像非得趁记忆尚鲜明时,以文字记录下来不可。

  在尝试写小说后,你仿佛变身成一位正在创作新作品的兼职作家,可你毕竟只是素人,总是力不从心,于是你从书柜拿出以前读过且非常偏爱的一位日本作家的小说,重新读了起来,企图从中摄取写作养分。后来,你觉得除了“温故”还得“知新”,因此而走进书店。就从那样的时间点起,你又开始买书与阅读。至今,你阅读过的,大多数是小说,少许散文;有已作古的、老年的、壮年的作家的作品;有中文创作的也有翻译的;有新书也有已绝版的二手书。

  你会到二手书书店买书,起因是有人邀请你参加《卡拉马助夫兄弟们》的网络读书会。虽然你以前不是文青,但是这本文学名著你听过,是以前听相声时留下的深刻印象,《罪与罚》也是在那时知道的。也许是年代真的久远了,也许是其他原因,一般书店没卖,你转到二手书书店寻找,却只有《战争与和平》之类的旧书,而没有《卡拉马助夫兄弟们》。你在网络上找到了电子书,读了一小段就读不下去了,因此而怀疑自己没慧根品味这一类像章回小说的长篇文学名著。

  这一重启的偶尔逛书店、经常性阅读的习惯,持续至今已四五年了,你蛮讶异的,加上网络信息,让你吸取了不少文学方面的知识,激发了想读一些与你同世代且文青过的人绝对阅读过的作品。一开始,一般书店没卖,二手书书店则是碰运气。后来,不知怎么回事,你每一回到一般书店逛时,总会看到这些书被重新出版了,你也总是如获至宝地翻阅,可是,无论是西方还是日本的,这些在台湾曾经蔚为风潮被重新出版的名家之作,例如卡缪的《异乡人》,你都是翻阅后又摆回,连在二手书书店瞧见卡尔维诺的《看不见的城市》与《如果在冬夜,一个旅人》,你也只是翻了翻而已。

  这些错过的,理当现在会想补读的作品,你却只从二手书书店买了朱天心的《古都》珍藏版与米兰昆德拉的《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还有从一般书店买的褚威格的遗作《行向昨日的旅程》。

  你想不透原因为何。你看电影的取向是多面向的,纯粹娱乐性的也好,艺术取胜的也罢,甚至新近还看了以前没听过、堪称大师级的成濑巳喜男的黑白电影,那为何不会想读《异乡人》之类的作品呢?

  如果不是读到唐诺于一篇导读性文章中提到名家波赫士说过,有些书得趁年轻的时候读,好比波特莱尔或爱伦•坡的作品,等年老时读将不会那么有趣了,你可能还会一直纳闷,或者干脆买一本回家看看能否读出趣味。后来,你看到你的孩子读你现在完全不会想读的金庸的小说读得津津有味,甚至随情节落泪或发笑时,你百分之百信服了,即便再怎么被评论人称赞的文学名著,对于一般读者而言,还是得于适当年龄阅读才不失其味。

  那你到底错过了哪些文学名著的最佳品味期?

  你想起孩子读过儿童版《简•爱》后告诉你:“简爱好可怜哦。”而你只以“是喔”来回应;一时兴起买给她的三大册《悲惨世界》的全新中译本(你问过孩子好不好看?她说有些地方看不懂);你好奇地让孩子试读并得到其回复“好像很复杂”的《追忆似水年华》第一卷第一部,你觉得理所当然的,一些故事性强烈的、场景是西方十七八世纪的小说,没在做梦的青春期阅读就错过了。

  过了青春期之后,不再思考什么存不存在、人性的善与恶的问题之前(也许你不曾这样过),那你错过的应该比青春期还多。

  现在的你脑袋能想到的寥寥无几像波特莱尔、聂鲁达、艾略特、普希金或郑愁予这样的诗人的作品,是甭提了,因为你到现在一直也都无能读现代诗。

  小说呢?一直都爱看电影的你,最近才看了《魂断威尼斯》,两三年前看了一部导演声称改编自卡夫卡的《城堡》的电影。你再努力地往记忆的深处挖掘,喔,《布拉格的春天》、《玫瑰的名字》、《现代启示录》、《白鲸记》、《罗生门》、《查泰莱夫人的情人》你都看过,没看过《爱在瘟疫蔓延时》。此时此刻,你忽然想起高中时还是大学时,书架上好像有一本《金阁寺》,那是不是你唯一买过的志文出版社出版的书呢?如果你由志文出版的图书目录去找,是不是就能找出错过阅读的书呢?

  不过,如果你把这样的感叹诉说给老友们听,他们极有可能回你:“老兄,你想太多了,就算你以前读了不少文学名著,那又怎样?你会变成另外一个人,过着不同于现在的生活吗?”是啊,即便“文以载道”,作者隐藏于作品的中心思想,你能领悟吗?会被有所启发吗?你大一时不是曾质疑为何还要上国文课吗?可你又想,生活不是只有课业、工作与娱乐啊,还有其他,其他像你的孩子现在常做的阅读小说,从而能获得某种程度的心灵饱满感之类的事啊。

  于是你想,你真的错过一些阅读了。(摘编自台湾联合新闻网 作者:enigm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