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疫情,将怎样改变陕西?

13.03.2020  14:52

  家住长安的小王拆开了新到的厨房调料架子,惊喜念叨,“呵!才两天!我东西就到了,物流好快啊!”此时的西安,还正在部分管制。

  在南门住的小刘,从陕北回到了小区,要自我隔离,门卫说,“你要什么,我给你买了送上去。”小刘感动的发了条朋友圈,记录了此事。这时的西安,还正在陆续复工复产。

  刷抖音的阿浩,拉了拉坊叔,“你看,意大利的老爷爷,在超市买不到东西了,好可怜!如果,电波能让人瞬间转移,真想把我家冰箱的全给送过去。

  

  这仅仅只是一部分缩影。只是,疫情之下,我们似乎连“肯定”一部分工作,都略显吝啬。也许,因为互联网语境之下,我们的表达,已经习惯了“挑剔”。就像当初堵成车水马龙,却抱怨“治理不力”,最后却无限怀念早晚高峰。

  当然,这场疫情,让商业、文旅等行业深受重创,但其实也让城市在“挫败”中卸掉了平日的“虚火”。欲说还休的公民素质也好,还是偶被指摘的治理能力也罢,在魔疫袭来时,相互成长。

  就像普通市民小易在朋友圈的感慨,“以前,我不知道三个经济、长安号,都和我这小市民有啥关系。现在明白了,就为在全球紧张的时候,我还能吃到最爱吃的羊肉泡馍!

  

  01

  也许你没懂的长安号 和一个肉眼可见的胖子

  解封之后的阿木,自嘲式发了一个朋友圈,“嘿!我胖了整整20斤!”在家宅着的30天,顿顿精粮细米,一直注意控制体重的她,却在疫情期间养成了“贵妃体”。

  闭关的那一个月,乐观的市民纷纷晒出五花八门的家庭自制美食,凉皮、扯面、肉夹馍...在催生“大厨”的戏谑调侃背后,却是战略性粮油物资供应的严肃话题。

  也许,在官方的新闻报道中,市民刷到的是中欧班列长安号在疫情期间的“逆风”不停转,一长串数字,对比去年和今年的创优成绩。这含蓄的表达,错失了太多直率的表白。其实,在疫情期间,为保证市场供应,平抑物价,长安号已经给西安运回了万吨面粉食用油。

  就拿我们所熟悉的爱菊面粉来说,它所在的集团,调动了新疆阿拉山口、北哈洲两大爱菊园区,全速运转补充成品和原粮库存。同时,从哈萨克斯坦组织2万吨面粉、4万吨食用油,搭乘长安号抵达国际港务区。

  

  一碗老陕爱吃的油泼面,要摆上餐桌,也许你只需要从锅台走到客厅的餐桌上,但“长安号”已经替你奔袭了千里。随便取一组数据:借助长安号的硬核力量,截止2月25日,仅爱菊粮油,就累计投放面粉5760吨、大米400吨、食用油350吨(折合5kg/L装130.2万袋桶)、主食豆制品1080吨。

  疾风知劲草,历久见人心。在此之前,我们常常会说,“长安号让陕西站在开放的前沿”,这是一句浓缩的严肃表达。而它真正的、直观的能量之一,就是在这场疫情里主要凸显为“生命线”。要知道,疫情期间,长安号承担着疫情防控物资和生活必需品物资的运输工作。为此,西安国际港务区联合西安海关、新筑车站和中铁联集西安分公司,充分发挥中欧班列西安集结中心优势,提高国内外铁路到达货物在西安中心站的中转时效,特别限时完成中欧、中亚回程物资的中转,同时,深化与中铁集装箱公司的合作,加密回程班列开行频次,助力疫情期间各类物资供给。

  “目前,管委会已经办理中欧班列长安号物流车辆通行证183个,不仅保障车辆安全快速通行,还可节省货物短倒费、吊装费和堆存费。”西安国际港务区管委会港口局副局长焦剑峰说。

  

  有经济学者说,疫情会催生医养健康产业的蓬勃发展,那是未来;更现实一点的层面是,疫情让我们见识到了流通的重要性,确切地说,是在更广阔的市场空间、以更高效能的要素流动、用更高品质的市场配置机制,这就是长安号背后的密码:“三个经济”。

  3月11日,西安发布了《西安市大力发展“三个经济”支持政策实施细则》,出台“高含金量21条”,支持大力发展枢纽、门户、流动经济。

  小编注意到的是,这次的举措特别强调的这几条:

  “开展物流示范园区创建工作”;

  “鼓励在口岸货物转运集中区建设货物堆场,在西安国际港务区、西咸新区空港新城建设1万平方米以上的标准化物流仓储库”;

  “对我市航空口岸、铁路口岸、海关特殊监管区内的软硬件升级”;

  “鼓励两家以上快递公司联合在我市机关、高校、住宅小区共建共用智能取货柜”。

  流动通道的建设、要素流动载体的智能化提速,成为一段时期“三个经济”的“重头戏”。

  我们常常庆幸自己“地大物博”,人口红利足以拉动内需。但现代社会拥抱着第四次产业革命奔涌而来,全球都已经成为越来越紧密的市场榫卯结构。唯有寻找、开拓更广的资源配置空间,更多、更高效的要素基站,才是顺势而为。那些在疫情期间,涌现的高科技、智能化载体,其实都是为此服务的。

  简而言之,说到发展和民生红利,是同一个蛋糕换一种切法?还是去做更大的蛋糕?当然是侧重后者。

  

  02

  失去的,要以另外一种方式回归

  如果说,硬核发展三个经济,是找准了疫情后补救的长远举措。那么,短期内,又该从哪里拾起落果?

  昨天,小编路过永宁门,看到了久违的城墙彩灯。朋友叹息说,“多漂亮啊!本来,过年的时候可以打开,让全国人民都看一下我大唐荣耀。我们的旅游会更加火爆。

  作为一个环境敏感型的产业,此次疫情对旅游业带来的冲击毋庸置疑,普通市民、商户也许是受到旅游业冲击波的第一圈群体。

  “对于旅行社来说,春节黄金周的收入会占到全年旅游收入的10%左右。但在突发的疫情前,旅行社先行垫付的款项无法收回,直接损失估计达到数百万。”从业多年的陕西海外旅行社副总经理郭玉辉坦言。

  目前,虽然已经放开了一部分景区,坊叔看到的最新数据是:全省A级旅游景区已恢复开放179家,占总数的38.9%。但这些景区多是为了考量市民正常需求,大部分是免费公园,且吸附、带附销售能力较虚弱。只能说,还处在公心、公益的平流层。要达到零售、商业、人气的真正对流,有专家预测,可能还得看五一后。

  “在疫情结束之前去谈旅游业的复苏,是没有可能性的。”西安市社科院旅游文化所所长周荣说。他认为,在当前的阶段,要做好未来一段时间要过“紧日子”“苦日子”的思想准备。

  

  为此,陕西已出台相关举措,为旅游、零售市场的复原修补基盘。要求“各市应按照先室外、后室内;先自然山水、后历史人文;先近程周边、后远程出境;先小众精品、后大众产品的顺序,有序恢复旅游市场。

  另一方面,已经被疫情推到面前的“田园”、“医养”式生活,被深切关注。“以往,西安的旅游业还是以传统观光为主,在这次的扶持中,也可划分一部分用于支持发展康养以及‘旅游+’的项目,引导相关产业和企业的发展。”周荣建议。

  而说到这里,小编要插一嘴,今早吃的是野生荠菜、苞米粥(穷胃也是就好这一口)。但说起这盘荠菜,可是家里老人在解封后,去宝鸡乡下挖的,据说三五成群戴着口罩,十分热闹的场面。路过小镇街口,因为现在城里人去的渐渐多了,有农家已经开始出售家里夯的小葱、蒜苗、芫荽什么的。“我问了一个掐苜蓿的70岁的农家老太,人家这短短三天,光靠在自家门口卖苜蓿,都赚了快一千了。无公害、健康、归园田居,才是我们以后要追求的生活。

  

  小编略略觉得,也许,从乡村到城市的产业链,只待物流和电商了,说到底,还是配置。价值,是交易而来;经济,源于交换。如果再去思考“三个经济”,它所构建的市场资源配置机体,可不正是破解多行业瓶颈的关键?!

  旅游,要靠流量,不管线下,还是线上。陕西的很多景区是IP,新业态也是。重点是,高效的通道所能支撑的流动速率、服务品质所能构建的门户效应。

  对了,昨天在书院门又遇到了扇子哥,他又接到了自己的生意,画了一把雪松扇面,旁边人悄悄对坊叔说,“人家疫情期间也没停,很多人在抖音上问他要呢,画好后快递寄送的。

  在此前的一场发布会上,有官员称:不会影响陕西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盘。这句话,读来很大,但绝非假话。从旅游层面讲,确实是“只要青山在 不怕没柴烧”,重点是这柴,要换个劈法了。

  疫情,是旅游业的“撒旦”,其实也是“摆渡人”。

  

  03

  不会止于战疫实践课

  说一千,道一万,还得靠干!

  有人说,疫情在一定程度上暴露了一些地方政府在治理水平上的短板,比如官僚主义、形式主义。尤其是,安康闹出的“补助”事件,更是被群情激愤了一把。

  当然,也有振奋人心的感动。疫情期间,陕西全省12万多个基层党组织在联防联控监测点、支援湖北医疗队、车站路口建立临时党组织6378个;组建4.3万余个党员突击队、协查队、服务队、宣传队,冲锋在阻击疫情第一线;69.7万余名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干部提前返岗投入工作;15.1万余名党员干部深入村组(社区)全覆盖排查监测......

  确实,每到关键时刻,妖魔和英雄共现。我们致敬这个时代的英雄,也感动身边人的“只要平凡”。而三个经济能更新多少市场老配件、多久更新完毕,其实还得干事的人说了算。不过,又有多少白衣少年,归来已成油腻大叔?干事环境对人的影响其实很大。

  

  据了解,陕西省在疫情防控一线已经确定入党积极分子936人、发展党员106人;同时,拟提拔和进一步使用表现突出的干部15名;调整处理失职懈怠的干部18名;通报违反工作纪律典型案例22个。

  在这里,小编不得不再提“三项机制”,它是“三个经济”出实效的一把斩棘斧。大家可能注意到了,战疫关键时刻,人民日报再度发声:重用老实人,淘汰“官油子”!

  无论生存和发展,老实人做实际事,是强烈的呼唤,也是成事儿的保障。

  当然,疫情是战情,“不长眼”的人被抹下,众望所归。但疫情之后呢?是否又有松懈的螺丝?“老实人”还能不能被重用和尊重?要知道,运动战、一阵风,从来不遥远。

  心态是一方面,方法又是另一方面。虽然“以道驭术,术必成”。但这场疫情教会我们的是,“要速成”。

  智慧政务,大放异彩。

  毫不掩饰,在疫情期间,我们确实看到了好心办不了完美事情的情况。比如,崩溃的线上课堂、突然失灵的一码通。在政务活动遇到黑科技、信息化革新时,还存在不成熟的体现。大数据、智能化,给了政务活动一个大大的奥赛题。

  故此,有人提问:政府办事,能否像网购一样简单?

  应该看到,疫情确实会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短期影响,但是客观上也会促进线上学习、线上办公等新业态、新模式的发展,当然也包括政务活动。运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手段,推进城市治理制度创新、模式创新、手段创新,提高城市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管理水平。在这在疫情防控中得到了充分体现。比如,西咸新区推出的重点项目“云签约”,陕西推出的“不见面审批”,加速简政放权和智能政务建设。

  

  疫情期间,智慧城市,可以有效降低人员聚集,避免人工传递数据而产生的错误、延迟等问题;疫情之后,更可以全面促进城市治理升级、推动数字经济发展。着眼长远,通过智慧城市建设促进政府治理升级、经济结构优化。

  而这,也不仅仅是战胜疫情,也不仅仅是发展“三个经济”的一个强大助推器,更是未来城市治理、社会活动、经济生产不可逆的趋势。

  陕西的科技力量,在这次的驰援武汉和战疫中做了巨大贡献;之于未来,智慧政务,或可大显身手。

  面对如何解决疫情防控中暴露出的短板和不足,“体系”“机制”“制度”等词语被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提及。

  有分析认为,这场疫情之于陕西,是三个经济的证明,是公共卫生领域的证伪。过去种种之短板,皆暴露于疫情;未来种种之机遇,亦始于疫情,坊叔大致认同。只是在奔向未来途中,我们不仅要从疫情里复盘,更要从疫情里升华。要知道,曾经在SARS之后,中国的人口流动、城镇化水平等方面均发生巨大变化。

  接下来,陕西将如何破茧,我们满怀期待。

  最后,小编要提醒一下:疫情尚未结束,请坊友们注意防护,让我们众志成城,再坚持一段时间。

编辑: 石悦琳



版权声明:本网注明来源为“西安网”的文字、视频、图片内容,版权均属本站所有,如若转载,请注明本文出处:http://www.xiancity.cn 同时本网转载内容仅为传播资讯,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