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小巷
15.01.2015 18:22
本文来源: 陕西新闻
王洗马巷是一条苏州小街小巷,上世纪“破四旧”风波所致,苏州许多纪念昔人的街巷名都被改掉(如乔司空巷,包衙前,谢衙前等),但是这个王洗马巷,却幸免于难,没被改掉。也算一个奇迹了。
清人黄丕烈,著名藏书家,清史有传,说“黄丕烈,字荛圃”,就是说,他正式的名字是黄丕烈,荛圃就是一个别名(朋友之间,一般不称名,而用这个字)。而他自己有时也以荛圃主人这个别号自称。而这个字和号,则和苏州王洗马巷有关。
黄丕烈,苏州人(当时称吴县人)。原居住在昭明巷,在那里他把书斋命名为读未见书斋。后来搬家,就搬到王洗马巷(读未见书斋的房子留在昭明巷,但是这个书斋名号带到了新居继续沿用)。这是嘉庆元年搬过去的。他的友人潘顺之有一诗,其序中说到“吾乡黄荛圃先生举孝廉,当得县令,不就……”这样看,“荛圃”既是地名(与苏州“怡园”“耦园”等相当)又是人名(字)。究竟是地以人名还是人从地名?
在这王洗马巷的荛圃里,有许多房屋建筑都有名号(如耦园之有双照楼、还研斋之类),如读未见书斋、小千顷堂、学耕堂、士礼居、联吟西馆、百宋一廛、红楼山馆等等(这些名号,都见于黄丕烈的名著《士礼居藏书题跋记》的题跋语中。如《不得已》之跋末有“书于联吟西馆”,按时间推算,就在王洗马巷荛圃)。
黄荛圃在王洗马巷荛圃住到嘉庆七年,又搬到悬桥巷去了。现在的王洗马巷,许多老房子都拆除重建了,也保留了几座名人故居,并标明是某某的故居,但是没有这个荛圃在内。不知道是后来换了房主,现在就被称为后来主人的故居了;还是年久荒凉,沦为危旧房而被拆除了。但是这段“历史”还是值得回忆的。(作者:钱行,文章摘自《澳门日报》)
本文来源: 陕西新闻
15.01.2015 1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