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线创新助力陕汽控股“一路疾驰”
编者按: 为全面展示陕西省属企业的新技术、新模式、新产品和新业态,传递国企高质量发展的最强音,由中共陕西省委网信办、陕西省国资委、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中国网)联合主办的“百年巨变看陕西恰是风华正茂时”——第五届“让世界倾听陕西声音”主题宣传活动暨“聚焦国企高质量发展”采访活动于2021年7月19日正式启动。中省市媒体采访团将走进陕西省属国企,深度挖掘、采写、摄制亮点突出、特色鲜明的内容产品,通过全媒体平台向世界展示追赶超越的新陕西形象。
2020年4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陕西汽车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考察时指出,要“不断发展新模式、新业态、新技术、新产品”。习近平总书记的谆谆嘱托,鼓舞着陕汽人铆足干劲,在创新发展之路上“一路疾驰”。
7月19日,“百年巨变看陕西恰是风华正茂时”——第五届“让世界倾听陕西声音”主题宣传活动暨“聚焦国企高质量发展”采访团走进陕西汽车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陕汽控股”),车身厂技术科主管牛黎平向大家介绍近几年车身厂“遍地开花”的技术创新为生产一线带来的变化。
“以前进行焊接描点,工人需要通过样板用画线笔一笔一划挨个描,一个车门39个点,工人一天需要画800个车门,劳动强度很大,工作效率也不高。”牛黎平所在车身厂需要进行汽车白车身焊接工作,因为HX车门焊点位置要求高,稍有偏移就会造成变形,活动限位框频繁挪动和定位不精确的问题,严重影响了工人们的作业效率和合格率。
底部固定式配合限位装置
细心的牛黎平发现这个问题后,开始研究如何可以省去人工描点的步骤,经过研究与尝试,他根据每个焊点的位置范围,设计制作了底部固定式配合限位装置,将两个工装合二为一,描点一步到位。改善后的装置将作业效率提高了10%、产品合格率也从原来的90%提高至99.99%、省去了每天16000次描点划线、减少工装转运400多次、每年减少返修车门750个。
车身加工是一项技术活、体力活、更是一个精细活。每一个驾驶前围总成上需要打七个孔,每个孔的直径只有4.5毫米,技术改善前工人需要手动用钻孔机进行钻孔。“那时候工人在钻孔岗位干活,工作一天下来,腰几乎已经直不起来了。”
“必须得想办法,解放大家的双手。”通过观察和反复的研究试验,牛黎平和技术团队发明了一套驾驶室前围多阶分控群钻工装置。不仅保证钻孔位置的精度零误差,把原先需要两分钟完成的打孔工序缩减至十秒,还能每天最大省去弯腰3150次、省去弯腰时长7.5小时、减少人工徒手搬运重量27吨。
每一个技术创新,都为生产一线的工人们带来了实实在在的便捷。
牛黎平在车间研究设备
多“一点创新”多“一份安全”
“我们改善后的装备工人们非常喜欢,最开始只有一套,后来又加了一套,创造效益和安全生产两不误。”牛黎平介绍,车身钻孔难度大,细小的钻头也很容易在人工操作时发生断裂,现在有了多阶分控群钻工装置,工人免去了直接接触钻头的流程,操作安全系数大大提升,还可以每天节省二十几个钻头。
改善前工人钻孔工作状态
改善后的多阶分控群钻工装
“我们这套设备现在不怎么断钻头了,甚至几个星期都不用更换钻头,我们在旁边进行按钮操作就可以,安全又方便。”正在驾驶室前围多阶分控群钻工装置旁操作的工人说。
技术创新为工人们系上了牢固的生产“安全带”。车顶搬运装置改善前,需要两位工人徒手将每个120斤重的车顶搬运至作业区,很容易出现划伤割伤现象,劳动强度大,作业人员频道进入高空坠物危险区,有安全风险,且需要2人协作完成作业,浪费人力。
牛黎平将装置进行改善后,安装全自动机械手搬运装置,现在只需要1人就可以完成顶盖的转运,且整个过程为全自动化,大幅降低了劳动强度,每天减少搬运重量13吨,彻底消除割伤、砸伤的安全风险。“我们把零件放进去以后,就不用管了,解放双手保证安全。”
在进入陕汽控股的第十个年头,牛黎平已经从一线技术服务人员,转变为技术创新优秀代表、车身厂焊接技术骨干、技术带头人,随着集团发展越来越快,牛黎平和团队成员们学习进步的脚步也从未停止。“技术创新贴合工人利益是第一位,我们员工在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和需要解决的难点,我就要组织我们车身厂的工匠技术人员和在某一方面兴趣特别浓厚的人员一起讨论研究,大家一起集思广益,通过创新解决办法,给我们的员工创造更好、更安全的工作环境。”
一线创新助力陕汽控股“一路疾驰”
功夫不负有心人。善于发现、创新解决问题的牛黎平已经连续2届获得陕汽控股集团创新大会创新奖的创新专家,先后承担车身厂项目60个,其中重点项目29项,发表论文2篇,申请专利10项,实现成果应用9项,并获陕汽控股公司优秀科技工作者、“科技带头人”、“十佳员工”、“优秀改善个人”等荣誉称号。
在牛黎平心中,自己只是陕汽控股车身厂技术创新的一个“课代表”,他说,随着陕汽控股对创新工作的支持力度加大,越来越多的员工在自己的岗位上发现问题、询问查找、主动解决,小微创新在陕汽控股“遍地开花”。仅2017年至2020年,申报公司层面创新成果的总数由184项增长至574项,牛黎平所在的技术创新部门也越来越“热闹”。
“集团现在对创新工作的支持力度非常大,并针对创新方面资金申请出台了一套全新的流程,我们最快可以在一个星期内拿到一部分资金,而且这部分资金员工可自主使用,这大大激活了员工的热情和主动性。加上大力开展创新奖励工作,现在大家都积极踊跃的投入创新热潮中,为公司做了很多很好的一线创新贡献。”牛黎平说。
据了解,为激励创新,陕汽控股在今年4月拿出560余万元重奖企业一线创新人才,受到表彰奖励的9项公司级创新成果和28项小微创新成果涵盖原创设计、自主研发、改进提升、工艺优化、管理变革等多个方面。近年来陕汽控股多次召开创新大会,累计奖励金额达3000余万元。
生产一线也是创新一线,每一位陕汽人的积极创新为集团发展注入力量,汇成强劲动力,支持陕汽在国企高质量发展之路上奋力前行。(姬文艳王玲)
编辑:王嘉
版权声明:本网注明来源为“西安网”的文字、视频、图片内容,版权均属本站所有,如若转载,请注明本文出处:http://www.xiancity.cn 同时本网转载内容仅为传播资讯,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