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村史为村子留下记忆

11.02.2022  17:18

  新超(右)和村民一同整理家谱。本报记者仵永杰摄

  “新超,这是咱村李芳桂协会的会议记录和账目,你们现在筹建村史馆应该能用上。”1月17日,在渭南市临渭区蔺店镇李十三村,86岁的李世民老人将一摞资料交给了村委会副主任李新超。

  明洪武年间,李十三村始祖迁徙至渭南县(今渭南市临渭区)小钟村附近,繁衍数代、人丁兴旺。因始祖在原籍排行十三,人们便将此地称为“李十三村”。始祖所育五子分为“五门”,二门第十四世人李芳桂为当时流行的碗碗腔撰写了八本两折十部剧作,艺人们将其称为“十大本”,李十三村村民更是以此为傲。

  李新超曾在一家影视公司工作,有影视剪辑、宣传策划的经验,他经常协助村上拍摄视频,对李十三村各项大事都有记录。2021年4月,李新超担任李十三村村委会副主任后,在下半年启动村史馆筹建工作,通过实地走访、采访调查,整理数百年的家谱、挖掘村民故事,从村民的口述和陈旧的老物件中窥探村子的发展变迁。

  李十三村的家谱历经数百年,经过数次重修,有过几次“死里逃生”的经历。每一页纸都薄如蝉翼,透过纸张,字迹已有些模糊。若不及时保护,李十三村数百年的历史将无人知晓。

  2021年12月,李新超和同事花了半个月时间,将家谱做成电子树状图,打印出来后有20多米长、1米多宽。电子版家谱清晰明了,而且便于保存。趁着整理家谱,李新超和村干部还将近20年的家谱接续上了。

  “家谱主要包括姓氏渊源、世系、恩荣、族产、艺文著述等内容。家谱自始祖李十三起至今历20余世,完整记载了李十三家族的历史沿革、世系繁衍、人口变迁、婚姻状况及科第等情况。”李新超说。

  在整理家谱、查阅史料的过程中,李新超还走访村里的老人,了解到李十三村许多不为人知的历史。

  1959年前后,因兴建三门峡水库,华阴三门峡库区的群众迁入渭北。李十三村也承担接收移民的任务,华阴60多户人家搬到李十三村。此后,华阴人和李姓人通婚结亲,相处非常融洽。李十三村团结、包容的理念渗透到村民为人处世的方方面面。

  “每个人的经历鲜活而生动,村民就是历史的见证者。通过老人的口述,历史离我们越来越近,而且也更加真实。”李新超说。

  影视公司的原同事樊轲听李新超讲李十三村的历史,非常感兴趣。这次,他听说李十三村正在筹建村史馆,立马拎着摄像机就过来了。

  “我感觉这是很有意义的事情,我能了解到祖辈当时的生活方式和生活场景。比如看到用毛笔写的家谱和李芳桂剧本,就有一种和古人交流的感觉。我想将挖掘村史的过程记录下来,制作成一个纪录片。”樊轲说。

  李十三村村民李志荣非常支持建村史馆,经常给李新超提一些想法。“新超在村史内容挖掘上非常下功夫,他整理家谱非常细致、用心。我对老一辈人的名字记得比较清楚,会帮他们订正人物姓名。”李志荣说。

  在李新超看来,村史馆最核心的功能是让村民记住历史,为村子留下记忆,为乡村振兴提升软实力。

 

编辑: 石彬



版权声明:本网注明来源为“西安网”的文字、视频、图片内容,版权均属本站所有,如若转载,请注明本文出处:http://www.xiancity.cn 同时本网转载内容仅为传播资讯,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