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地方财政缺口或达3.5万亿 城投债沦为偿还债
截止到2015年1月20日,将近20个省份公布2014年财政数据。天津、陕西等省份财政收入增速维持在10%以上,但包括北京、浙江、内蒙古等省份已经降到10%以下,绝大部分省份较2013年增速有所下滑。
根据国家财政部数据,2014年1~11月份,全国财政收入同比增长8.3%。稍早前全国财政工作会议上相关专家透露,2014年全国财政收入最终可能在8.6%左右,这也是23年来首次跌入个位数。
财政增速“缩水”成大概率事件,与地方财政息息相关的基建资金来源和地方债风险旋即引发关注。
“计入存量债务接续在内,拉动今年GDP增速达到7%,尚有3.5万亿元基建资金的缺口。”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巴曙松表示。
他透露,2014年11、12月投放的信贷可以缓释一季度的风险,但一季度并非开工旺季,二季度风险可能会逐步显现,不排除部分土地出让金收入与税收收入均大幅下降的区域出现债务“青黄不接”的流动性风险。资金无法落地也会导致基建项目进度放缓甚至停滞,加大经济下行压力。
地方财政缺口或达3.5万亿元
1月20日召开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两会上透露:投资是拉动经济增长的关键。自治区全年计划投资3000多亿元重大水利、交通、能源等项目建设;广东省2015年则计划投资1100亿元用于交通基本建设;河南省则将投资438亿元推进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就在各地方政府下调经济增长预期目标的同时,基础设施项目加速推进使得投资依然成为“稳增长”的重要选择。
然而,随着2015年《预算法》正式实施,以及2014年下半年连续规范地方政府融资的政策出台,地方政府能否撑起“铁公基”的建设成了悬念。
房地产不景气也正在削弱着地方政府财力。“土地财政模式正在走向终结。”巴曙松表示。财政部数据显示,2014年前三季度土地出让收入增速分别为40.3%、14.5%和0.5%,前11个月土地出让收入同比降17.5%。他预计今年土地出让收入可能同比下降14%。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4年,房地产开发企业土地购置面积33383万平方米,比2013年下降14.0%。
民生证券研究院执行院长管清友表示,近年的统计数据显示,房地产投资+制造业投资+基建投资已经稳定占比固定资产投资额的75%左右,如果按照房地产投资10.5万亿元和制造业投资18.7万亿元投资的估算,要想维系7%的经济增长率,2015年的基建投资需要达到12.9万亿元。也就是说,2015年基建投资至少要达到14%的增速。
对地方政府而言,压力还来自存量到期债务也需资金对接。
从2013年审计结果看,2015年将会有1.9万亿元负有偿还责任的存量债务需要偿还,这还不包括3198亿元的地方政府负有担保责任债务和5995亿元的或有债务。从债务的支出结构看,在负有偿还责任债务中,市政建设和交通运输等基建设施建设占比分别达到37.5%和13.8%。也即在2015年1.9万亿元负有偿还责任债务中,有近万亿(9531亿元)基建资金需要接续。
“预计2015年基础设施投资增速将不低于20%,投资额将达13.55万亿元左右,其中预计通过社会资本完成投资额为4.99万亿元,预计通过PPP解决2万亿元左右,存量货币资金、财政资金、地方政府发债资金解决4.6万亿元,仍存在超过2万亿元左右资金缺口。”中债资信公共机构首席分析师霍志辉表示。
城投债正在沦为“偿还债”?
是不是能够通过增发债券来落实建设资金呢?
在国务院43号文(《关于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的意见》)和中证登收紧质押回购资格新规影响下,地方政府主要融资工具——城投债发行额也在大缩水。2014年12月为729亿元,2015年1月19日发行了203亿元,而去年10月和11月还都超过1100亿元。
而中债资信最近公布的一份城投债现状调查报告显示:2014年,根据已公开披露的资金用途统计中,本年发行债券募集资金投入市政道路等基础设施和保障房的资金分别为2044.66亿元和2194.52亿元,占比分别为16.74%和17.97%,较2013年分别下滑6.02个和2.58个百分点。但同期,发行债券募集资金中用于补充营运资金的达1354.03亿元,较2013年增长2.03倍;占所有募集资金的11.09%,较2013年的占比提升4.33个百分点。
值得注意的是,所有募集资金中34.55%是用于偿还银行贷款,总额达到4220.04亿元,较2013年增长3.17倍;与2013年相比,在整体债务中的占比提升14.74个百分点,金额和占比均大幅超过市政道路等基础设施和保障房,首次成为城投债券募集资金的第一大投向。
霍志辉解释,由于银行贷款和信托对融资平台的收紧,城投企业在债务偿还和资金周转上的压力显著上升,大部分用于偿还银行贷款了。
中债资信对截至2013年6月末存量债务的梳理情况来看,全国存量城投债券约有36%被认定为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
2013年根据全国政府性债务审计结果,截至2012年末全国地方政府负有偿还责任债务的债务率为67.88%。加上土地和税收减少,所以地方财力捉襟见肘。
“估计到期的债务在去年占GDP2.1%的基础上,加上今年公募发债将要偿付的本息额,将达GDP的2.3%~2.9%。”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预计。
“还可以考虑发行特别国债的方式来为转型争取时间。”鲁政委建议。
我国的特别国债目前只发行过两次,第一次,财政部于1998年8月向四大国有独资商业银行发行了2700亿元长期特别国债,用于解决四大国有独资商业银行坏账问题;第二次,批准发行15500亿元特别国债,用于购买约2000亿美元外汇,作为成立国家外汇投资公司的资本金。
PPP引领债务化解方向
通过引入市场资金来补充建设资金缺口正在提速。
中债资信内部报告显示,目前,四川、河南、福建、江苏、安徽、重庆、江西和湖南等8个省份已推出涉及资金总计9653亿元的PPP(公私合作模式)试点项目,随着其他省份相继推出试点项目,未来这部分的融资需求仍然很大。
“用市场方法解决地方债,方向是正确的。但政府也要取信于民,目前急需解决如何给公共服务定价,如何使之正常化、合理化,使民营企业能盈利。”鲁政委表示,使市场透明化,定价合理化需要一个5~10年的城市建设规划。
“但是国内大部分地方政府没有能力提供这样一份规划。”他说。
有媒体报道,四川省根据债务规模和风险状况,将分级建立政府偿债准备金。偿债准备金通过本级预算安排,主要用于到期政府债务偿还、或有债务垫付以及债务人最终无法偿还的债务清偿。
国金证券固收部负责人表示,PPP也要完善财政补贴机制。比如一些有部分收益的项目,如排水,可以收取水费,但还需要财政补贴一部分。日本、中国香港地铁的成功还归于允许民营企业享有部分定价权。
鲁政委同时表示,仅靠PPP预计难以满足基础设施建设的融资需求。“PPP没有现金流,在建过程中无法融资,资金问题无法解决。那已建成的项目虽然有现金流,早已被地方政府抵押贷款了,而抵押的项目无法发行资产证券化。”
他预计,PPP仅基础设施2015年自筹资金就要达到10万亿元。这是从2012年统计年鉴披露的基础设施自筹资金8万亿元,按照年均增长10%推算出来的。“但估计,PPP理想的吸引资金规模是1.5万亿~2万亿元。”他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