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岁农民出版15万字《未央民谣》 收录民谣上万首

08.03.2016  09:36

  在六村堡村许多村民看来,农民唐刚的爱好有点奇怪,他喜欢收集各类顺口溜、民谣,甚至为了收集民谣,让村民在他家商店里免费拿东西。最近,唐刚收集的民谣集结成书,看着15万字厚厚的《未央民谣》,村里人也忍不住为他点赞。

   民谣反映民间生活

  唐刚今年65岁,是未央区六村堡街办六村堡村的村民。他说,自己这一生,唯一的爱好就是民谣,从村里的老人处收集民谣,自己编写民谣,40年眨眼而过,他记录民谣的笔记本已积攒了20多本。

  昨日,在唐刚家里,华商报记者见到了那20多本纸张已泛黄的笔记本,上面密密麻麻地记录着民谣、顺口溜,“这些是我从村里年长的老人处收集的,这些是我自己有感而发即兴创作的……”翻阅着一本本笔记本,唐刚如数家珍。

  “我对民谣的兴趣是从40年前开始的,那时候我听到一些老人哄孩子、开玩笑,顺嘴念一些顺口溜、民谣,觉得很有意思,我让他们慢点念,再用笔记本把它们记下来。”唐刚说,这类歌谣的代表有《月亮爷》:“月亮爷,丈丈高,骑白马,挎白刀。腰刀长,杀个羊。羊有血,杀个鳖。鳖有蛋,杀个雁。雁高走,杀个狗。狗有油,炸个麻花滋噜噜。

  “你看这哄娃的民谣,多么富有想象力,这是底层劳动人民创作的文学作品,真的很有保存的价值。”唐刚说,他从这星星点点的民谣里,看到了充满画面感的民间生活。

  说个民谣就能免费打电话

  1985年,唐刚在家里开了一个商店,还安装了公用电话。自那时起,他家就成了信息收集点,村里不管有啥事儿,大家都会到这里唠唠,唐刚在自己的小商店里,收集了许多的民谣,也通过村里的事情,自己创作了一些民谣。

  “那时候,农村人都没有电话,打电话就得到我家商店来,我见到一些有文化的人,就会央求人家,你给我讲几首你知道的民谣,打电话就不收钱了。或者有人来我商店买东西,我也会主动要求,给我讲几首民谣,免费送一包糖。”唐刚说,久而久之,附近的人都知道他的这点爱好,有啥新民谣或者发生了啥新闻,都会想到他。通过这样的方式,他收集的民谣也越来越多。

  唐刚说,民谣是中国历史上最真实的时代标签,现在关心民谣的年轻人越来越少,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把民间的文化保存、传承下去。

    其他民谣也将整理出版

  让唐刚激动的是,在未央区政协的帮助下,最近,以他为作者的《未央民谣》出版了。

  华商报记者看到,这本《未央民谣》一共15万字,按照时间、主题顺序分为二十一章。包括“清·戒鸦片民生百态谣”“民国时代灾难世情篇”“中条山抗日篇”“解放前乡村爱情篇”“改革开放篇”“红白事民谣篇”等。

  唐刚说,《未央民谣》里一共收录了他整理的民谣1000首,40年来,他已收录了上万首,后面的也会陆续整理出版。

  组织出版《未央民谣》的未央区政协文史委员会主任薛学锋说,这些年,未央区政协文史委员会一直在寻找民间的、原汁原味的、淳朴的文化,唐刚多年来整理的民谣符合这些特点,所以他们才出版了这本书,这本书不对外售卖,只是作为资料保存,赠送给图书馆、档案室等地方,让大家可以免费阅读。

  “我们希望通过《未央民谣》,还原原汁原味的历史。这些民间的、甚至土得掉渣的民谣,真正记录了历史,记录了农村,非常珍贵。”薛学锋说。

   未央民谣》摘录

  《万恶的鸦片烟谣

  “鸦片烟真狡狯,西洋要把中国害。女人变妖怪,男人变痴呆,妻离子散,家落败。未老身先死,已死身未埋。

  《英雄刘胡兰

  “一朵红花红又红,刘胡兰姐姐是英雄。从小生长在旧社会,长大成为女英雄。

  《妙批谣

  “我是西安王老五,受过十年寒窗苦。今朝要是考不上,回家咋见孩她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