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全国两会环保言论摘录(三)
2015 年全国两会环保言论摘录(三)
3月7日,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新闻中心举行记者会,环境保护部部长陈吉宁就“全面加强环境保护”的相关问题回答了中外记者的提问。
环保法要有“钢牙利齿” 开展六方面工作落实新环保法
第一,出台和完善环保法的实施细则。新的环保法在落实政府责任、提高企业违法成本和扩大公众参与等方面都有比较大的突破。但是,在具体实施上还有一些模糊的地方,我们要把这些地方进行“细化”。包括刚才我讲的落实政府责任。大家看到了,环保法规定地方政府要对本地区的环境质量负责,非常明确,环保法还规定对地方政府实行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考核。
具体该怎么做?大家看到,最近我们已经对两个城市政府的负责人进行公开约谈,这就是要落实地方政府的责任。我们要在一些地市试点怎样将环境保护纳入到干部的政绩考核中去?试点怎样进行干部的离任环保审计或者在经济审计中纳入环保的内容。
同时,在生态损失评估上,现在我们在方法学上、在人才储备上还有很多不清晰的地方。包括企业违法举证,现在还有一些难度。这些都需要我们进一步的完善,这是第一项。
第二,一个好的法律不能成为“纸老虎”,我们要让它成为一个有钢牙利齿的“利器”,关键在于执行和落实。所以,环保部把今年定为环境保护法的“实施年”,我们将开展全面的环保大检查,对于违法的特别是未批先建的企业进行全面的排查,我们也提出了“四个不放过”,即“不查不放过、不查清不放过、不处理不放过、不整改不放过。”我们要让企业懂得守法不是高要求,是底线。要把过去环保执法“过松、过软”的状况彻底改变过来,把守法变成新常态,敢于碰硬,形成高压态势。我们还将强化刑事责任追究,发现一起、查处一起、移送一起。
第三,推动地方政府责任的落实。我们要对30%以上的市级政府开展督查,强化地方的责任,解决地方政府在环境保护方面的“不作为”行为。
第四,加大信息公开力度。及时公开执法信息,公开企业排污信息,保障公众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举报权。在“六五”环境日,还要推出微信举报。现在有一些机构推出了“随手拍”,我们要在环境执法的过程中,使污染无处躲藏。
第五,加强与公安、检察、法院的协调配合,强化环保执法的司法监督。
第六,强化自身的队伍建设,提高我们的执法能力。要解决自身不作为和乱作为的问题。
不允许戴着红顶赚黑钱
在谈到近期中央第三巡视组向环保部反馈的“红顶中介”等环评方面的问题时,陈吉宁表示,决不允许“卡着审批吃环保、戴着红顶赚黑钱”,并在现场向媒体承诺,环保部所属事业单位的8个环评机构,今年将率先全部从环保部脱离,其他地方的分批分期也要全部脱离,逾期不脱离的,一律取消环评资质。
不让中西部成排污天堂
在当下的发展形势下,一些产业正在加速向中西部地区转移,在被问及中西部环境是否会受很大影响时,陈吉宁表示,关于产业向中西部转移带来的污染转移问题,也叫“污染上山下乡”。针对这一严峻问题,陈吉宁表示环保执法不能双重标准,不能让中西部成为污染企业逃避责任的天堂。
陈吉宁说,环保也有一个“PPP”,就是prevention、prevention、prevention,预防、预防、再预防。预防是环保的第一要务。一旦造成污染,再治理,成本代价太高了。所以,我们几年前就开展了关于西部大开发和中部地区发展战略环评,我们要把战略环评成果用好,守住三条底线:第一条底线就是生态红线,不能进的地方,坚决不许进。第二条底线,要守住行业的排放总量,不能有突破。第三条底线,要守住产业进入西部地区的准入条件和标准。
今年抓好四项工作治理大气污染
一是修订大气污染防治法。解决两个问题。第一个是要把新的环保法公布之后,老的大气污染防治法不适用的部分修改过来,使它们保持一致。第二个就是要把这些年在大气污染治理方面形成的一些好的经验、好的制度、好的政策用法律形式固定下来,包括联防联控,包括重点地区燃煤量的控制,包括多污染物的协同控制等等。
二是全面实施“大气十条”。去年是第一年,今年是第二年,我们要真抓实干,提高治污水平,大幅减少污染物排放量。
三是加大科学治霾和系统治霾的水平。随着主要污染物的减排,后面减排的成本会上升。所以我们要科学治霾,加大源解析的力度,要让“大气十条”这个好的路线图在各地落实为一个好的施工图。
四是加大信息公开。让所有的污染源排放暴露在阳光下,要让我们每一个人成为污染排放监督者,动员全社会力量一起来形成共治雾霾的局面。
谈PX项目 : 上马前让公众充分参与
近几年,我国部分地区曾经因修建PX和垃圾焚烧厂项目引发一些群体性事件。这些项目到底应不应该上,环保部怎样去消除公众的疑虑,使老百姓对修建在自己身边的这些项目感到放心?
陈吉宁说,随着公众环保意识的提高,大家维护自身环境权益的意识也在提高。但在这个过程中,会掺杂一些利益诉求的问题。这个问题不仅在中国有,在世界各国发展中都有,英语叫“Not-In-My-Back-Yard”,中文称之为“邻避效应”。
“这个事情处理不好,会引起群体性事件,影响政府的公信力,甚至把一个环境问题扩大成为一个社会问题和政治问题。所以,这个问题确实要非常谨慎地处理。”陈吉宁表示,首先,在这类项目是否应该做的问题上,环保部的态度非常明确:PX是非常重要的工业技术产业,垃圾焚烧等设施是重要的城市基础设施,要支持这些设施的建设。
但是,“要依法建设”“要支持技术先进”“环保措施要到位”“项目建设选址要符合要求”“环保部门在审批过程中,也要做到信息公开透明,切实维护公众的环境权益”“要依法严格审批”“在建成之后也要加强监管,让老百姓放心”,陈吉宁一口气说了7个上马这类项目的“前提条件”。
中国环境治理的进程会进一步加速
解决中国环境问题,不能够操之过急,也不能期望过快,但是,更不能听之任之,也不能懒政不作为,因为这是关系到我们民生福祉和民族未来的长远问题。
我们也有我们的优势,包括体制优势和制度优势,可以更好地从上向下推动这样一项工作,我们也有后发优势。我们现在的经济模式总体上是粗放式的,其实环境治理又何尝不是粗放式的呢?
我们现在治理工程主要体现在末端治理,如果看过去几十年技术发展的情况,节约的技术比如说节能、节电、节水、截污的技术,清洁生产的技术,提高生产效率的技术,他们的进步要远远大于末端治理的进步。
但是这些红利没有释放出来,为什么?一个是我们创新能力不强,还有就是我们的环保政策没有跟经济政策和发展政策做深度的融合。所以,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专门谈到了环保税立法的问题。
随着创新能力的增强,随着政策深度融合发挥作用,我想,中国环境治理的进程会进一步加速。所以,我对我国的环境治理充满信心。
李克强总理专门讲,我们解决生态环境问题,贵在行动,成在坚持。所以我们要用水滴石穿、久久为功的毅力,紧密围绕改善环境质量的核心,来提高社会对环境保护工作的满意程度。谢谢你的提问。
环境问题成为实现全面小康的瓶颈问题
环境保护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我们历届政府一直努力破解发展与环境之间的矛盾。特别是党的十八大提出,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到“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整个国家的污染治理进程明显在加速。
现在,从污染物总量减排来看,我们四项主要污染物,COD和二氧化硫今年已经提前完成“十二五”的任务,氮氧化物和氨氮预计也会按期完成。随着污染物的持续减排,一些常规的污染物在国控断面上已经出现了持续稳定好转的局面。但是总的来看,污染物排放量仍然处在一个非常高的水平上,已经接近或者说超过环境容量,在一些地方、在一些时间段,超过还比较多。
所以说,我们的环境形势仍然十分严峻,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环境质量差。雾霾的问题、水体富营养化的问题、地下水污染的问题、城市黑臭水体的问题等等。二是生态损失比较严重,特别是水体的生态损失。三是由于产业布局不合理,大量的重化工企业沿河、沿湖、沿江的布局仍然带来比较高的环境风险。环境问题已经成为我们实现全面小康的瓶颈问题。
到环保部后每天第一件事是看天 不敢懈怠
陈吉宁说,到了环保部每天起来第一件事情是看天。如果天蓝,不敢懈怠;如果是像今天这样的(雾霾)天,就会感到不安,要加倍地努力。
(责任编辑:秦熠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