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乌兰牧骑”来到乌兰牧骑诞生地,走进基层为牧民们歌唱……
图说:上海艺术家与内蒙古艺术家一起献上精彩演出 新民晚报记者 孙佳音 摄
去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给苏尼特右旗乌兰牧骑的队员们回信,肯定60年来,一代代乌兰牧骑队员迎风雪、冒寒暑,长期在戈壁、草原上辗转跋涉,为广大农牧民送去了欢乐和文明,传递了党的声音和关怀。
今年6月,总书记写信给83岁入党的上海电影表演艺术家牛犇,感动于他60多年矢志不渝追求进步,决心一辈子跟党走的执着,更勉励他带动更多文艺工作者做有信仰、有情怀、有担当的人,为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贡献力量。
这两封信,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对文艺事业的重视和对艺术工作者们的关心;这两封信,更拉近了沪蒙两地浓浓的情谊。今天,来自上海的 “乌兰牧骑”来到内蒙,来到乌兰牧骑诞生地锡林郭勒盟苏尼特右旗牧区,以天为幕布,以地为舞台,与来自内蒙古的艺术家们一起,歌唱新时代和新生活。
图说:廖昌永为牧民们演唱 新民晚报记者 孙佳音 摄
送演出到最基层
蓝天白云为伴,牧户牛羊作证,来自上海的艺术家们带着满满的诚意从上海出发,将最悠扬的琴声、最嘹亮的歌唱、最优美的舞蹈,送到祖国边疆的牧区,送到牧户的身边。上海著名男中音歌唱家廖昌永,前晚在呼和浩特乌兰恰特大剧院里,在交响乐团的伴奏下深情地吟咏过他心中的草原;昨晚在苏尼特右旗乌兰牧骑露天广场的细雨中,为热情的观众歌唱过《我和我的祖国》;今天上午,在蓝天绿草间,他又一次深情地唱起《往日时光》和《父亲的草原母亲的河》,“如今终于见到这辽阔大地,站在芬芳的草原上我泪落如雨……”激动的声音,在草原的风中颤抖。演出最后,廖昌永还与内蒙古女歌声阿·其木格清唱了一曲《敖包相会》,声声绕耳,上海与内蒙两地的情谊,延绵不绝。
廖昌永说,能够与上海和内蒙的同行一起,真正做一回“红色文艺轻骑兵”,他觉得很幸福:“这才是真正践行‘扎根群众,坚持为人民服务’的乌兰牧骑精神。站在这里歌唱,我真切地感受到,人民需要艺术,艺术也需要人民。”
图说:廖昌永为牧民们演唱 新民晚报记者 孙佳音 摄
大雨浇不灭热情
昨晚,同样是这些来自上海的文艺工作者,携手内蒙古民族艺术剧团的艺术家们,在苏尼特右旗乌兰牧骑露天广场为当地群众带来了一场精彩、丰富、热烈的演出。二胡与马头琴合奏的《赛马》悠扬激昂;《野斑马》的舞步让牧民们击节叫好;钢琴独奏《草原意向》和独唱《往日时光》更是让苏尼特右旗的百姓们沉醉。
图说:艺术家们带来精彩的演出 官方图
其实,演出开始没多久,天空便飘起了雨,但这丝毫没有浇灭观众的热情,他们打着伞、穿着雨衣,始终全神贯注地欣赏着演出。观众额尔登木图干了一辈子公安,他说:“这是我这辈子第一次在这里看到这么盛大的演出。我没去过上海,这些艺术家以前我只在电视里见过,今天能在现场,看他们唱歌跳舞,真的很激动。”廖昌永、龚天鹏、姚申申、席燕娟、梁彬、王景、程韬……汗水混合着雨水,来自上海的艺术家为当地观众献上了最诚挚的表演,也赢得了他们最热烈的掌声。
图说:现场投入的观众们 官方图
一堂生动的党课
能这样热忱地深入基层,专注地投入表演,或许是因为昨天下午,上海艺术团与乌兰牧骑举行了弘扬学习乌兰牧骑精神“不忘初心种文化,全心全意为人民”交流座谈会。苏尼特右旗乌兰牧骑是全国第一支乌兰牧骑,始建于1957年6月17日,现有47名演职人员。这支短小精悍的队伍,一专多能,六十多年来始终坚持不懈地深入基层,为农牧民服务。现任队长孟克吉日嘎拉说乌兰牧骑有一句口号“观众不走,演出不停”;他说,如今每年深入农牧区演出100多场,行程2万多里, 春风、夏草、秋雨、冬雪都熟悉了他们的蒙古袍、马头琴和演出车,冬天大雪中抛锚推车,夏天演出中搏斗蚊虫,这些都是常事;他还说,记得有一次赴嘎查演出,返程时车坏了,全车30多名队员只得走回家,有的队员走了30多里,最晚的凌晨2点多才到家。“但我们毫无怨言。从内心来讲,不怕苦、不怕累就是我们的精气神。”话音未落,会场内掌声阵阵。
图说:座谈会现场 官方图
上海文艺工作者们被打动了,纷纷表示这是“一堂生动的党课”。青年作曲家龚天鹏说,要把观众放在艺术创作的“初心之上”;上海国际艺术节中心党总支书记、总裁王隽说,艺术节办节一直秉承着“艺术的盛会,人民大众的节日”的宗旨,“我们要不断地用更优质的文化内容,更优秀的文艺作品为人民服务。“市委宣传部副部长胡劲军讲话提到了习近平总书记分别给苏尼特右旗乌兰牧骑的队员们和上海电影表演艺术家牛犇写的两份信,“沪蒙两地艺术家都在认真学习贯彻落实习总书记的指示精神;沪蒙两地艺术家合作由来已久,在相互的交流中结下了浓厚的情谊,可以说是‘两封信,两地情’的生动体现。相信借此机会,两地的文艺工作者们一定能够将这个缘分化为创作的源动力,不忘初心,砥砺奋进。”
编辑:赵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