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校友:不同的价值追求 同样的精彩人生

21.03.2016  18:47
            近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两位校友的事迹分别刊登在了《中国驻纽约总领馆》的官微和《人民日报》上,反响良好。一位叫邓麟,在学术上作出了可喜的成绩;一位叫德吉央宗,服务家乡赢得“最美基层干部”美誉。他们2010年走出校门,奔向了不同的人生战场,却用相同的校训——“诚朴勇毅”书写了让人称道的价值追求,既为母校赢得了荣誉,也为在校学子树立了榜样。
学子之星:邓麟


邓麟在中国驻纽约总领馆
            邓麟,男,四川宜宾人,2004—2010年本硕连读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国家生命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基地,2015年获达特茅斯学院生物化学专业博士学位。
            现于哈佛医学院和Dana-Farber癌症研究所从事博士后研究,主要研究方向为细胞周期调控的分子途径、基因组稳定性和癌症发生机理等。先后在《Current Biology》(现代生物学)《Molecular & Cellular Proteomics》(分子与细胞蛋白质组学)《Molecular Biology of the Cell》(细胞分子生物学)《Journal of Experimental Botany》(实验植物学杂志)等期刊发表论文14篇,其中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7篇。曾荣获达特茅斯学院生物化学系研究生和博士后最高荣誉E. Lucile Smith Award(E.露西史密斯奖),分子与细胞生物学研究生项目学生最高荣誉Copenhaver Fellowship(科彭哈弗奖学金)。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始终是邓麟的人生追求,这也促使他在完成硕士学习后选择到美国深造,扩充知识、增长见识。海外求学之路注定并不平坦。来美国之初,他也同样遭遇了语言障碍、文化冲击、考试和助教压力、论文写作和修改等诸多困难。但他坚信“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每次面对挑战,都是一次难得的历练,每次克服困难,就离人生目标更进了一步。             生命科学是一块位于当代科研前沿的试验场,很多学科都可以在这里激烈碰撞。而邓麟恰恰是一个遇到新事物就兴奋、渴望挑战自我超越自我的人。他在本科阶段就自学了计算机编程和数学建模,多次参加国内外竞赛并获奖,甚至还辅修了法律专业;硕士期间通过自学生物信息学和DNA测序技术,克隆并研究了二十多个新的小麦抗病相关基因,共发表7篇论文;博士期间通过应用前沿的蛋白质组学、活体细胞成像等技术,阐明了几条细胞生长和大小控制的信号通路,发现了一系列新的亚细胞结构,在细胞生物学领域产生了重要影响。在生命科学研究领域,这种旺盛的求知欲和不拘一格的闯劲让他如鱼得水。             邓麟说自己很幸运,能在科研和人生道路上遇到两位让他终生受益的导师。硕士期间,他师从我国著名植物病理学家康振生教授,进行小麦条锈病的研究。对于刚刚走上科研征途的他,康教授的信任和鼓励,使他的科研激情得以充分发挥,积累下很多宝贵的经验,同时在工作中学会了与团队其他成员交流讨论、密切合作。博士期间,他加入到James Moseley教授的课题组进行细胞周期的研究。在这里,他得到了更全面的科研训练,从生物化学、分子和细胞生物学、遗传学到显微成像,导师都是悉心教授。但涉及研究方向时,导师则采用截然相反的方式,让他独立思考和开展实验,促使他在不断的试错中成长。正是两位导师的悉心教导指引,使邓麟不断成长为一个成熟的科研工作者。             回首求学经历,邓麟感慨自己生活在一个幸运的时代,可以自由地追逐梦想。当年,对知识的渴求,对科学的崇尚,驱使他远渡重洋。今天,自费生奖学金的荣誉成为他人生中一个新的起点,不仅是对过往努力的肯定,更是激励自己作为一名海外学子要扛起应有的担当,为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贡献力量。
德吉央宗:“用实干赢得百姓信任!”


西藏拉萨曲水县白堆村村支书德吉央宗
            高高扎起的马尾辫,标准的普通话,娴熟的藏语,初见德吉央宗(简称:德央)就像刚从学校毕业没多久的小姑娘,很难把她同村党支部书记联系起来。然而,当问及白堆村的人口、耕地、人均收入、村里的发展思路等情况时,德央却侃侃而谈,了若指掌。             2010年,23岁的德央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毕业后,通过招考成为西藏拉萨曲水县白堆村村支书。刚到村里时,村民们七嘴八舌地议论:“恐怕待不了一个月!”“城里孩子也能吃这个苦?”面对质疑,德央并没有辩解,而是暗下决心:定要干出个样子来证明自己。             —— 耐心宣讲惠民政策,让群众明白是个什么事。 2010年上任伊始,德央便挨家挨户走访,了解村民的生活状况。不到一个月,她几乎把全村情况摸了个透。她的笔记本上工整地写着三句话:在群众最“盼”处出实招!在群众最“想”处见行动!在群众最“急”处抓整改!             到村不久,德央便赶上了白堆村实施“安居工程提升改造及村容村貌整治工程”,涉及每家每户,事务庞杂而琐碎。“刚开始,不管我怎么讲,他们都无法理解。这令我非常困惑,开始怀疑自己的能力。”德央说,但她并没有放弃。             在三个多月时间里,她总是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她每天到村民家,跟他们同吃同住,与村民吃糌粑、喝酥油茶,有时候还跟村民们喝上几碗青稞酒。就这样,挨家挨户耐心地讲解工程,宣传政策。德央说:“我是政府和群众之间的桥梁,让村民了解惠民政策,明白是个什么事儿,是我的责任。虽然有时候嗓子哑了,两腿像铅一样沉,但是渐渐得到村民们的信任和理解,我特有成就感。”             虽然离家只有一个多小时的路程,她却常年待在村里,用她的话说“我的责任重大,既是驻村工作队成员,也是村党支部成员,村里大大小小的事情我放心不下”。现在,她完全适应了农村的生活,开拖拉机、骑摩托车都不在话下。低保户、藏族老阿妈边巴说:“德央就像我的亲女儿。”由于腿脚不便,她把身份证和存折交给德央到县农行取钱,交还时数都不数。“她做事我放心!”边巴老人说。             —— 察民情、跑项目、拉资金,带领乡亲奔上致富路。 白堆村地处拉萨河下游,地少山多。村民主要靠种植青稞、油菜为生,收入单一,生活贫困。德央看在眼里,急在心头。             德央跑项目、拉资金,成立村级农机合作社,使白堆村成为拉萨市首个机械化耕作的村子,不仅村里土地的耕、播、收全部实现机械化,还可跨村作业挣钱。同时她还推广青稞新品种“藏青2000”、调整结构种植玛咖、推广藏鸡养殖等项目。             如今,白堆村家家都住上了二层藏式小楼,村容整洁,还建起文化室、健身广场等。白堆村从昔日的贫困村一跃成为“家富、村美、人和”的先进村。人均年收入由德央进村前的6000元增长到目前的1万元,比全自治区平均水平多出近3000元。             德央以自己的实干、耐心,受到当地干部群众的肯定和称赞。问起这5年的工作感受,德央颇有感触地说:“当村干部,有汗水,有辛苦,有泪水,但更多的是欣慰和幸福。” (责任编辑:卢延辉)    
陕西科研团队国际首创技术变“呆矿”为“金矿”
  铝土矿是生产氧化铝和铝的最主要原材料,被列为我国战略性紧缺矿产资源。解决低品质高硫铝土矿中硫的脱出问题并实现高硫铝土矿的经济高效利用是长期以来困扰我国氧化铝工业高质量发展的难题。11月1日,记者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获悉:该校陈延信教授团队经过10余年的探索实践,攻克了氧化铝工业这一难题,在低品质铝土矿焙烧提质理论与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项目成果应用一年新增产值22.陕西新闻
2022年陕西省成人高考将于11月5日开考
  2022年陕西省成人高校招生考试将于11月5日陕西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