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后作家阿乙成书店“驻店作家” 遭质疑:不纯粹

08.04.2015  16:55

  “驻店作家”在书店里,更直接地与读者面对面地交流,更多的人也更直接地接触、了解到他们喜欢的作家和作品。书店提供一个好的创作空间给作家的同时,对书店聚集人气及其图书销售推广起到了更好的作用。”

  日前,北京一家知名书店推出“驻店作家”计划,70后作家阿乙受邀成为了这家书店的“驻店作家”,他也被称为中国“驻店作家”第一人。不过谁都知道,“第一”从来都不是那么好当的,“点赞的”、“吐槽的”,众说纷纭。

   尝试:

  国内实体书店首推“驻店作家

  自作家阿乙成为“驻店作家”以来,作家驻店这种模式开始备受关注。

  阿乙驻店第一天,几乎没人注意到他的存在,于是他窝在沙发里,读马尔克斯的《礼拜二午睡时刻》。下午,店里读者多起来的时候,阿乙开始和他们轻松地聊一些关于阅读、写作、甚至八卦的问题。

  作为驻店作家,阿乙需要在书店写作、和读者面对面聊天、举办沙龙、讲座等,每两个月一期。对阿乙来说这并不轻松。但谈起驻店感受,他觉得读者和作者能有一段比较长的时间,在书店面对面交流,对彼此都是一种滋养。

  阿乙为这次驻店经历写的文章叫《自我训诫课》。他表示,为期半个月的驻店写作并没有影响他的创作,他的新书也已经交给了出版社,即将出版。另外,他的另一位作家朋友梁鸿已确定将加入该计划。

  据了解,“驻店作家”计划源于西方,如纽约公立图书馆、《巴黎评论》、爱荷华大学等文化机构都有此类“驻店(馆、校)作家”项目。不过,目前作家驻店模式在国内却鲜有人涉足。此次推出“作家驻店”计划,阿乙所驻书店的一位创始人有自己的想法:他希望能在创作者与读者间建立更紧密的社区感,让艺术家、作家与读者能更直接、也更持续地彼此激发。

   质疑:

  阿乙“驻店”不纯粹?

  记者了解到,阿乙所驻书店内设有“阿乙荐书专区”,此区域内除了可以看到但丁、莎士比亚、卡夫卡、老舍等作家的作品,更有阿乙自己的作品《寡人》《模范青年》等。把自家作品摆进推荐专区,是每个驻店作家的“特权”。对此,有人认为,阿乙的“驻店”并不纯粹,觉得他与书店存在经济利益关系。

  在质疑的同时,“质疑者”还以国外的“驻店(馆、校)作家”计划,进行了举例说明:“比如著名的‘爱荷华国际写作计划’就是强调让有潜质的作家接触美国生活,让这些作家可以参与美国大学的生活;并为这些作家提供适合的时间与空间进行文艺创作。在3个月中,受邀作家需要参与大学的课程,安排各种座谈会、阅读会等。这只是纯粹的文学的聚会,并不存在商业的影子。

   观察:

  作家驻校(店)模式获点赞

  此前,不少学校邀请作家驻校交流。早在2003年,首都师范大学诗歌研究中心和《诗刊》社就开始了这一举措,迄今已有十几所大学跟着效仿,越来越多的知名作家突破自我创作的小天地,变身高校课堂的“常客”。此前,苏童就应邀入驻其母校北师大。

  苏童坦言,作家入驻高校,对作家自身而言,和青年学生的广泛交流能使自己保持一颗年轻状态的心,保持旺盛的创作动力和创作激情;对学生来讲,这样和作家进行面对面的交流,有利于培养对文学艺术的兴趣、提高创作激情,激发艺术想象力和创造力,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

  综合《北京日报》《青年报》《长江商报

   本地调查

  成都书店:

  作家养成计划在酝酿

  “驻店作家”话题发酵,引发关注的同时,成都的实体书店同行对此有怎样的表达?记者近日采访了我市今日阅读书店和西西弗书店的业内人士。

  今日阅读成都市场部经理彭小玲认为,“驻店计划”绝对是一种有益的新尝试,至少在国内是这样。“作家驻店的意义首先是打破了传统的签售或见面分享会的单一形式,使作家与读者之间的交流形式更集中、更多元化。其次,从交流层面上看,作家与读者之间的交流不再是自上而下的传输,而变成了双向的流动,作者可以从读者那里获得更多对他作品的看法,并从读者那里汲取写作的营养;读者也能更深层次地从各个角度来了解作者及他的作品。

  彭小玲也坦言,这种“驻店计划”可能会被某些人看做是“媚俗”的表现,“因为作家的写作虽然关注的是现实,但更多情况下他们的写作是自我的,是要不停向内舒展的,而过多关注读者的看法会让一些作者迷失自己。这点是需要警醒的。”彭小玲告诉记者,今年5月,今日阅读即将在成都新开一家“言几又”书店,届时或将在作家养成计划方面有新的尝试。

  “如果作家时间够灵活、书店实际操作允许,‘驻店计划’推广开来是可行的。一旦在书店、作家、顾客之间形成了良好和定期的沟通,顾客也会更加关注阅读。”西西弗书店成都地区总监表示,“驻店作家”这种新思维有助于实体书店的转型,这种帮助不是形式上的,而是从思想上打破传统,不拘泥于一种形式传播文化的思维。

  记者 王云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