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一带一路”相向而行

22.04.2016  10:09
#FormatImgID_0#
“‘一带一路’建设新机遇”分论坛现场。 本报记者 徐如俊摄

  在第六届两岸及香港《经济日报》财经高峰论坛上,“一带一路”成为与会嘉宾共同关注的热词,出现频率之高反映了两岸及香港各界人士的共识:“一带一路”建设是水到渠成、大势所趋,两岸及香港应发挥各自优势,找准角色定位,与“一带一路”相向而行。

  香港贸发局研究总监关家明、中国经济景气监测中心副主任潘建成、AECOM中国大陆和台湾区执行副总裁黄智聪、台湾经济研究院院长林建甫出席了“‘一带一路’建设新机遇”分论坛,4位嘉宾共同探讨了两岸及香港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优劣势,以及如何分工与协作等问题,给出了不少操作性很强的建议。

  潘建成从供给和需求两个角度分析了内地的优势所在。从需求看,内地人均GDP达到8000美元左右,巨大的消费潜力开始变成现实购买力。个性化、差异化的消费需求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带来了巨大的市场。此外,中国资本正在全球寻找出口,需要顶层设计整合投资需求、提高投资效率。“一带一路”建设恰恰满足了这样的需求。从供给看,内地形成了相对完备的产业体系,并在转型发展向中高端迈进。在这个过程中,积累了许多发展经验,可以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分享。正在进行的供给侧改革,也可以提升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供给效率。

  林建甫从“共享经济”角度分析了台湾的优势。林建甫表示,有了大数据和云计算的帮助,共享经济是可以实现的。科技创新能力、生产性服务业的水平等是台湾所长,完全可以实现共融共享。比如,台湾物流业发展较早、较快,拥有丰富的经验。台湾在参与“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中,加强物流领域的共享与合作,不仅对大陆的发展有较大帮助,还将对台湾物流业产生正面影响。此外,“一带一路”相关项目非常需要有效的风险和成本管控,在这方面台湾和香港都有优势,这项分工可以交给香港和台湾来做。

  关家明和黄智聪不约而同地强调了香港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枢纽作用。“香港现在是亚洲领先的国际金融中心,应该借助这个优势进一步打造‘一带一路’整体市场的金融核心。”关家明说,在香港设有区域总部、办事处的海外公司有数千家,香港可以在协助内地企业融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经济开发合作中担当重要中介角色,使香港进一步成为内地和“一带一路”沿线的枢纽。

  黄智聪则认为,香港的角色应该是“软件工程师”,如金融、管理、服务等领域均是香港所长,在这些领域两岸及香港没有必要竞争,而是合理分工。

  4位嘉宾探讨了如何与“一带一路”相向而行。潘建成第一个发言,两岸及香港要携手建设“一带一路”,首先就是互相补台,深度融合。哈佛大学教授迈克尔·波特曾说过,正确的集聚会推进创新。粤港深的深度融合就是一个突破口。从目前形势和未来趋势看,粤港深已经到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程度。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推进,合作需要向更高阶段发展,形成多领域、全方位的合作,推动系统性、全局性创新的诞生。

  林建甫说:“‘一带一路’建设有望搭起全球跨度最长、最具发展潜力的经济廊道,台湾的新机遇在于如何对接,搭上‘一带一路’建设的顺风车!”

  为了确保对外投资能够精准高效,林建甫建议两岸及香港共同成立“贸易融资平台”,改变海外企业自找银行、自找保险的局面,将相关金融保险服务整合为一个平台,统一使用人民币结算。这也有助于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

  “香港法治成熟、信息透明、金融服务便捷、人才储备丰富,如果能够在‘一带一路’框架下,联合内地与台湾共同开拓出有别于欧美的投资市场和投资产品,就能够改变目前金融市场格局,将亚太地区的钱留在本区域内。”黄智聪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