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西汉帝陵中或有专用夫人葬地
11日,由汉阳陵博物馆和中国秦汉史研究会联合举办的“汉阳陵与汉文化研究”学术研讨会在西北大学宾馆召开,来自学界20余家单位的70余名代表参加了此次研讨会。
会上, 陕西 省考古研究院研究员焦南峰在提及西汉帝陵的夫人葬制时表示,西汉帝陵中出现了一种新形式的陪葬墓。
墓葬呈现园中套园现象
西汉时期皇帝正妻为皇后,其他妾皆称夫人。焦南峰表示,在以往对茂陵、渭陵等陵园的考古中发现,茂陵陵园内除了帝陵、李夫人墓以外,共发现中型以上的墓葬9座,分别为“次冢”。
根据茂陵、渭陵、义陵及杜陵、延陵的最新考古成果发现,专家认为至少从汉武帝茂陵开始,西汉诸陵除了分布在“帝陵以东”、“帝陵以北”的陪葬墓外,陵园内也出现了除帝陵、后陵以外的其他墓葬。
这些墓葬均为甲字形竖穴,大多分布在陵园的东北部,排列整齐有序,其中部分规模较大、距帝陵较近的墓葬还建有小型墓园。在渭陵、义陵陵园中,这些墓葬还修建有垣墙或壕沟,并呈现出园中套园的现象。
焦南峰认为,这些墓园与此前发现的大量位于陵园之外的陪葬墓不同,应是西汉帝陵中一种新形式的陪葬墓。
西 汉时,能够入葬帝陵、陪葬茔域的均属统治集团内的上层人物,但其政治身份不尽相同,有的是开国元勋、鼎柱之臣,有的是皇亲国戚、妃嫔宫人。但茂陵、渭陵、 义陵陵园内新发现的墓葬,与其他汉代陵园外发现的陪葬墓不同,前者比后者有与皇帝更为密切的关系,前者应是除分封的皇子、出嫁的公主、五官以下的夫人之外 的得宠夫人,后者则包括开国元勋、鼎柱之臣、皇亲国戚及五官以下的不得宠夫人。
通过对 历史文献的梳理和考古资料的分析研究,焦南峰认为至少从汉武帝始,生前得宠的夫人可以和皇帝一起享受祭祀,并葬入陵园之内,专用的夫人葬地似已出现。根据 嫔妃们不同的级别,葬地有所不同,级别高者近,低者远。就目前的考古资料而言,汉元帝时西汉的夫人葬制已基本成熟。
品级低的夫人不许葬进帝陵
集合考古和史料研究发现,西汉的夫人葬制中有一条显示五官以下的夫人去世后,葬司马门外,五官以上葬司马门内。焦南峰认为,此处所谓的“司马门”其实是指西汉帝陵外陵园的四门。
西 汉的11座帝陵中,早期的长陵、安陵采用一重陵园制,汉景帝阳陵及其之后的7座帝陵均已发现了较为完整的两重陵园或两重陵园的线索。依据“孝宣园东阙灾” 的记载,置两重门阙的西汉帝陵的帝陵陵园、后陵陵园四门,如已经发掘的杜陵帝陵陵园东门、杜陵后陵陵园东门,应称为“阙”。
而参照汉成帝废昌陵“司马殿门内尚未加功”的文献记载,其外围的大陵园的四门如汉阳陵发掘过的马台村北原头遗址则应称为“司马门”。因此,西汉时期一些不得宠的夫人死后甚至只能在帝陵大门外给她们寻一块地方安葬。
但从对汉元帝渭陵的考古发现得知,其由帝陵陵园、王皇后陵园、傅昭仪墓、陵园内建筑遗址、陪葬墓园等组成,除了帝后陵外,另有墓葬7座,西南部4座,东北部3座。
参照文献得知,这些居中的亚字形大墓为帝陵,而居其侧的陵墓则应是皇后。也就是说作为皇帝的正妻——皇后,可与皇帝“同茔异穴”,并享用略低于皇帝级别的亚天子葬制,作为一些得宠的夫人们大多葬于帝陵附近。
夫人葬制或起源于战国
帝 王陵墓埋葬女性的现象出现很早,安阳殷墟武官村商代大墓就发现在墓内北边二层台的西侧葬有24人,多为女性,身份为姬妾。春秋中晚期的“秦公一号大墓”墓 室的三层台及西墓道与墓室接连处清理出殉葬166人。由于骨骼腐朽和破坏非常严重,未能进行性别鉴定。但从常理讲,无疑会有相当数量的女性,其身份也应是 姬妾之属。
上世纪70年代后期在河北平山发掘的战国时期中山王墓,出土了研究夫人葬制 最重要的图像资料“兆域图”。图中明确标注中山王陵园有“中宫垣”、“内宫垣”两重陵园,陵园的中心部有被称为“堂”的5座方形墓葬。在被认为是中山王陵 的墓葬东西两侧,考古工作者还发掘出6座陪葬墓,发掘者认为: “一至五号应为主墓墓主人的世妇、嫔、妻、妾等人,六号墓主人地位低下,应是奴婢之类。”
而 在秦始皇陵陵园内发现的陪葬墓一处位于陵园内城的北区东半部,计20余座。另外在陵封土西北角即内城南区有1座甲字形墓,均未发掘,情况不明。但焦南峰认 为,位于陵园内城北区东半部的20余座墓,其墓主似为秦始皇姬妾,其位置与汉武帝茂陵、汉元帝渭陵、汉哀帝义陵陵园东北部发现的墓葬相似,或为影响西汉夫 人葬制产生的因素之一。 (记者张佳 实习生辛泽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