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学东:国际空港城市将成为商业地产的投资重心
4月10日,由中国商业地产联盟发起的“中国商业地产行业发展论坛2015(第十二届)年会”在上海举办。中国城市发展研究会空港城市发展委员会执行会长、复旦大学城市发展研究院国际空港城市研究中心主任王学东参会并接受采访。王学东提出,在人类社会进入大空间时代,国际空港城市将成为商业地产战略布局和投资的重心。
当前中国商业地产正处于转型和突破选择关键时期。商业地产不仅仅是商业终端卖场的范畴,也应该是商业活动全过程的范畴,包括运输、仓储分拨、电子商务。王学东首次提出物流地产的概念,他认为商业地产应包含物流地产,且物流地产新的投资热点已经显现。物流地产要为新兴产业发展提供物理空间,成为物流及电子商务发展重要的平台和支撑,继而推动以“互联网+”为代表的现代物流设施相关产业实现快速聚集和跨越式发展。
多次在公开场合呼吁将空港城市建设纳入“十三五”规划,为国家“一路一带”提供支撑。王学东曾提出“国际空港城市的发展已经超越了‘海港城市’和‘陆港城市’,成为现代城市最新形态,将在大空间时代深刻影响世界开放格局”的观点。作为国内首个提出此观点,有着丰富理论及实践经验的权威专家,王学东在《国际空港城市——在大空间中构建未来》一书中,详细阐述和诠释了国际空港城市的建设理念、发展路径及未来愿景,对国内临空经济区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王学东将社会空间主形态分为“点空间”、“平面空间”、“立体空间”及“多维空间”四个演进阶段,认为当前人类社会已经进入第四个阶段“大空间时代”,并认为进入“大空间时代”的三个前提条件是立体综合交通网络、移动互联网和全球产业链分工转型。“大空间时代”具有要素流动快速化、经济利润长尾化、产业结构高端化、经济社会全息化及全球发展均衡化的典型特征。谈到“大空间时代”产生的深远影响,他认为主要有五个趋势:一是信息和航空技术在时间和空间双重维度上拉深社会经济活动,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并催生出新的产业和行业。如“互联网+”、航空物流、快递业、快的打车、大众点评等;二是促使社会组织形态发生变化,包括社会活动、企业行为及军事活动等;三是为区域均衡发展提供可能,全球范围内的资源配置使内陆与沿海地区站在同一起点;四是使人类生活更加便捷,物质与精神产品极大丰富,衍生了SOHO一族,定制化产品更受青眯;五是在对人们生产生活方式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存在网络信息安全隐患等,降低了安全感。
“总而言之,在当前经济新常态下,国际空港城市所具有的在全球范围内互联互通特性,能够更好地适应未来投资需求新方向,消费市场新变化及产业组织新变化。各产业行业应优先布局空港城市,抢抓‘大空间时代’发展机遇,尤其空港城市应该是商业地产的投资重点”王学东说。
相关链接:
《人类社会进入大空间时代的理论思考》
王学东
中国城市发展研究会空港城市发展委员会 执行会长
复旦大学城市发展研究院国际空港城市研究中心 主任
摘 要:本文将社会空间主形态划分为四个演进阶段,认为当前世界已进入第四个阶段“大空间”时代,并认为进入“大空间”时代的三个前提条件是立体综合交通网络、移动互联网和全球产业链分工转型。在此基础上,本文具体分析了“大空间”时代人类经济社会将呈现的五大新特征以及对产生的显著影响。最后,本文提议国际空港城市是践行“大空间”时代的最佳路径,中国各地区应当抓住这一机遇,在全球范围内布局国际空港城市,实现快速发展。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