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路文化距离下的陕西贸易拓展

07.11.2014  11:06

丝绸之路,地处世界三大古文明的发源地,是一种典型多元文化的集聚区。不同国家或地区在文化上的差异即文化距离。两千年前,重农的华夏文明与重商的西欧文明相遇于丝路而带来双方日后的交往。直至15世纪初期,跨洋运输的发展使经由中亚的陆路运输无利可图而遭急剧衰落,成为了今天的“经济凹陷带”。

今日重提丝路,并非简单再现两千多年前由商旅驼队、士兵僧侣和帝王将相们在农耕文明的晕光下“走出”的昔日辉煌,而是以政府为合作主体的非经济性交流与经贸性产业合作并重,文化合作与贸易自由化及区域一体化并进的新格局。

近日,文化部提出以文化先行方式建设“丝绸之路文化产业带”,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一项重要内容加以打造,通过文化经贸加强与周边国家的文化交流和贸易往来。作为中华文明文化基因库的陕西,其“文化产品”也面临着如何“走出去”的现实渴望。

拿什么走出去

目前,“有资源没产品”的现实正困扰着陕西文化贸易的进一步开展。

2013年,陕西全年生产总值增长11%,居全国前列,而进出口贸易只占总GDP的6%;文化产业增长26%,占GDP比重提高0.5%,同年陕西省引进内资与实际利用外资分别增长20.6%、25.3%,累计对外投资额约19.78亿美元,对中亚五国累计投资4.42亿美元。

2012年,陕西省文化产品出口1.05亿美元,比2011年增长2倍。私营企业出口9626万美元,占同期全省文化产品出口的九成以上,增长2.8倍。各类雕塑及饰品、图书、乐器为主要出口商品,平均增长9.75倍。

数据显示,陕西每年在引进外国文化产品的同时,其文化产品的输出数量仍有较大空间。出口主要集中在手机游戏、影视作品、手工艺品,尚处于核心文化产品与服贸之外的相关层,文化产业附加值低,存在一定程度的产品同质性与可替代性。文化产业还未实现真正融合发展,龙头企业及纵向、横向产业链尚待进一步形成。

实现文化企业和产业从空间汇聚到相互融合的全新复合型文化业态,还有很长的路。应提升文化产业聚集区规模,建成集创意传媒、设计动漫、影视音乐媒介等为一体的国家级园区,推动其注资上市、规范经营。

往哪里走

近年来,港澳台地区和日韩等汉文化圈是陕西主要的文化产品输出地,这与这些国家的文化与中原文化有极大的相似性和关联性有关。

2012年,陕西省对欧盟出口1079万美元,增长了21.9倍,表明经济带贸易拓展方向。但由于中亚经贸往来受双方市场经济发展水平不平衡等因素影响,表现出项目少、发展不均衡、合作面窄、层次不高等局限。

2013年,陕西省与中亚五国的外贸总额仅1.114亿美元,占全省外贸总额的比例为0.55%;陕西省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36.78亿美元,同比增长25.3%,但来自中亚五国的投资近乎空白。根据近年累计记录亦仅有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在陕的两个小型投资项目,而同期陕西对外实际投资仅2.9亿美元,资本输出能力较小,且基本没有面向中亚的投资。

上述数据表明陕西在丝绸之路经济带的“贸易相通”中尚处于起步阶段。分析认为,由于丝路经济带各路段区域发展阶段、技术经济条件和邻近距离远近不同,陕西省应在贸易国所处区域及贸易对象上有所侧重,将陕西省特色文化资源向现代文化产品转化和特色文化品牌推广。

与中亚地区重在基于历史宗教交融的文化旅游及视觉艺术、手工艺品往来,完成两地的产业互补、产业对接,凸显各自比较优势并使贸易结构趋于优化合理;经由环中亚地区的中巴和中印孟缅经济走廊连接印度洋及与东南亚和中南亚等地的贸易;与欧洲地区的合作应开展以影视、音乐媒介及出版物为标的的高科技核心层文化产品、服贸和双向投资,注重技术、资本的自由流动。

此外,还可利用沿线大使、参赞等加深对对方需求的了解及更灵活的、多元的(比如“五丝”)、不定期文化参展推介,用艺术推开世界之窗。

怎么走

针对陕西省市场、资本、人才、体制还不完善,文化贸易常态化的模式尚未形成的现状,建议从生产、流通做起。

首先,生产环节方面,从最初接受转移,到向外转移和出口,陕西经济可能经历“进口——进口替代——出口”的赶超发展,以完成从低端参与型到自主主导型贸易的转变。在实践中针对陕西省与沿线各国(省)的不同经济发展状况,经历要素驱动、投资驱动、创新驱动、财富驱动的“四个阶段”。当改革初期的要素驱动与20世纪90年代的高储蓄率的投资驱动方式已难以为继,旨在技术、组织、体制、结构的创新驱动就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

其次,流通环节方面,交通介质上强化陆海空沟通,考虑建设直达沿线重要国家的空港通道及以跨境电子商务为突破口的信息港通道,拓宽文化交易深度与广度。充分发挥陕西国际文化贸易基地对陕西文化产品及服务的出口、加工、展示作用;地方政府、文化监管部门、税务、工商、海关等多部门协同配合,选取省内科技含量高,与经济带沿线国家贸易匹配度优的文化产品及服务进出口从业企业,使其集聚在文化保税区内并给以区内税收优惠和便捷的通关政策,经孵化交易平台形成集约化、规模化的文化产业集群,最终融入中国文化特区建设。

综上所述,以商贸为载体的丝路经济带更深层意义上应是东西文明的再度交汇。陕西省应积极借鉴北京、上海自贸区发展经验,以“四项工程”“五个体系”“六大战略”为基础积极推动陕西文化“走出去”,在“五通”中弘扬华夏文明、打好陕西文化牌。

(原文刊登在《城市经济导报》2014年10月27日A19版)

链接: http://www.ceeh.com.cn/html/news/2014/10/27/20141027112658_0.html


陕西科研团队国际首创技术变“呆矿”为“金矿”
  铝土矿是生产氧化铝和铝的最主要原材料,被列为我国战略性紧缺矿产资源。解决低品质高硫铝土矿中硫的脱出问题并实现高硫铝土矿的经济高效利用是长期以来困扰我国氧化铝工业高质量发展的难题。11月1日,记者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获悉:该校陈延信教授团队经过10余年的探索实践,攻克了氧化铝工业这一难题,在低品质铝土矿焙烧提质理论与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项目成果应用一年新增产值22.陕西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