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两江新区优化“生态链”促机器人产业

06.07.2015  12:46

      华中数控、川崎重工等一批国内外知名机器人企业入驻;国家机器人测评中心、重庆机器人学院开建;价值数亿元的机器人订单落地……得益于创新打造完整产业“生态链”,一个集整机制造、大规模应用、核心部件研发和应用人才培养于一体的机器人产业集群,正在两江新区快速兴起。

        作为内陆首个国家级新区,重庆两江新区近年来瞄准全球新一轮产业和科技革命浪潮,将机器人智能装备等列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重点。

        “机器人等新兴产业发展通常有一个特点,未来前景都很好,但当下市场却不能充分激活,爆发式增长受到抑制。”重庆两江新区管委会常务副主任汤宗伟说,为此,两江新区紧紧抓住市场应用这个“牛鼻子”,创新打造“资本+市场+研发+配套”的完整“生态链”,牵引机器人产业迅速聚集壮大。

        在产业规划前期调查中,两江新区发现,重庆庞大的汽车、电子等产业集群,正加快升级,对机器人有很大需求,但不少大企业买不到优质的定制产品,一些中小企业则用不起机器人,另一方面,一批国际知名的机器人厂商因顾虑订单不足,不敢贸然在内陆布局建厂。

        唯有找到一条撬动双方的杠杆,才能实现产业发展的突破。“这条杠杆就是金融资本。”重庆两江机器人融资租赁公司董事李洪军介绍,去年9月,注册资金5亿元的两江机器人融资租赁公司成立,以撮合对接、拓展应用、培育产业为目标,一方面用很低的租息支持制造企业获得机器人,另一方面,帮助机器人厂商近乎“零成本”开掘潜在的细分市场。

        “目前,仅长安汽车一家就下了800多台、3亿多元的机器人租赁订单。”李洪军说,银行等金融机构非常看好这一模式,授信额度已达236亿元;随着市场激活和牵引,华数、川崎、博众等近30家机器人企业汇聚两江,ABB、库卡等知名厂商也在积极接洽中。

        要增强机器人产业竞争力,除整机制造外,关键零部件研发和检测等配套至关重要。为此,两江新区以中科院重庆绿色智能研究院等科研机构为依托,投资3亿元建设机器人育成中心,重点围绕关键部件开发、整机系统应用、系统集成和检测测试进行布局,并为“创客”从事相关设计、开发和制造提供服务,力争孵化培育和集聚一批机器人初创企业。能够为机器人开发所涉及的材料、关键部件和本体等提供全方位检测服务,对国产自主机器人发展具有重要引导作用的国家机器人检测与评定中心,也于6月落户两江新区。

        与此同时,针对国内机器人操控、维护等专业应用人才普遍短缺的问题,两江新区率先行动,引进相关院校和企业投资5.6亿元成立国内首家机器人专业教育培训机构,每年可培训5000人,在校生规模将达3000人。

        “目前,两江新区基本形成‘一区五平台’的机器人产业‘生态系统’,即整机总装总成和关键部件制造区,成果孵化转让平台、研发检测公共平台、人才教育培训平台、金融租赁支持平台和展示运营维护平台,下一步,将努力打造成工业机器人产业高地。”汤宗伟说。

陕西科研团队国际首创技术变“呆矿”为“金矿”
  铝土矿是生产氧化铝和铝的最主要原材料,被列为我国战略性紧缺矿产资源。解决低品质高硫铝土矿中硫的脱出问题并实现高硫铝土矿的经济高效利用是长期以来困扰我国氧化铝工业高质量发展的难题。11月1日,记者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获悉:该校陈延信教授团队经过10余年的探索实践,攻克了氧化铝工业这一难题,在低品质铝土矿焙烧提质理论与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项目成果应用一年新增产值22.陕西新闻